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刘洪波:流动人口在哪里?
//www.workercn.cn2016-01-07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流动人口结束漂泊,确实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绝不只是城市接纳意愿和接纳能力所能涵盖

  《人民日报》关注流动人口,发问2亿多人“漂”在他乡,心何以“泊”。

  这是社会对这一问题持续多年的关注的延伸,也是在进入“十三五”特定历史节点时对这一问题的新注视。

  从延伸性上说,从“盲流”变成外来人口的那一刻,这些漂泊在城市的人就进入了新的思考框架,他们不盲目而是理性的流动。对外来人口的关注,从劳动力需要、农民工问题、治安问题的角度,转向将纳入城市、留守儿童、夫妻团聚、心灵漂泊、无根感等的关注,则表明了一种关怀的视角。从此,流动人口不可能永远“外来”,而必须落地生根,就不可逆转了。

  但解决流动人口的视角,仍然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城镇化进程上的视角,人口必须源源转入城市;例如,劳动力供应的视角,工业化必须有劳动力供应;例如,城市治理的视角,城市大量不落籍的人口势必带来治理的困难;例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视角,将流动人口固定在城市,可能提供更多国土使用上的好处;例如,市场的视角,流动人口进城有利于消化从房子到各种消费品的存量并保持市场需求;例如,社会公平的视角,流动人口需要获得应有的现代公共服务;例如,权利的视角,流动人口需要获得各方面的应有权利;例如,人性关怀的视角,这些弱势者需要摆脱不利的地位……视角还可以有很多,这些都是各有其道理的。

  这些视角,表明流动人口结束漂泊,确实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绝不只是城市接纳意愿和接纳能力所能涵盖。今天,当我们讨论这一问题时,是在解决“我们的问题”,还是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例如,我们要结束他们的漂泊状态,是否准备同时切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不再有土地,从而不可能回到乡村?土地上的移民,从一处到另一处,并不是漂泊,而是面临着故土的消失。流动人口只要完成了从乡村到城镇的移民,也是结束了漂泊的,但问题就没有了吗?

  他们是无声的被解决掉的问题,被关怀的对象,他们是否还应该是为自己主张的人,能提出要求的人,是否可以作为一个“主体”去安排自己的未来?他们被关注、被关怀、被表达、被解决,但他们自己在哪里呢?

  流动人口不再漂泊,这是方向;怎样实现,出发点又是什么,他们能不能说出自己来,这是在结束漂泊时很重要的事情,现在还不太有人注意到,但这是必须要注意的事情,否则,结束漂泊也会带来诸多问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