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然 玉:科学普及终结商场“神药”
//www.workercn.cn2015-09-11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黑枸杞,青海草原上常见的野生植物,它的身价,从8年前的每斤几百元,上涨到现在的“最高万元一斤”。很多店铺中,它被宣传为“美容神药”、“抗癌明星”。“涨声”和“掌声”的背后,是部分商家的“精心策划”,被宣传得神乎其神的药效,让它从草原野果变身礼匣“圣果”。(9月10日《新京报》)

  身价暴涨的黑枸杞,背后疑点重重。公众又一次见识到了,商家造“神”的强大能量。包治百病的疗效鼓吹,极尽奢华的包装设计,再加之巧妙的产品衍生,一揽子成熟的市场运作之后,曾经的“野果”俨然已成异宝奇珍。

  倘若以科学理性审视,黑枸杞不仅临床疗效未被印证,而且化学成分也无甚特别,断然算不得所谓“神药”。可是请不要忘记,民间社会自有另一套思考逻辑。在那些鼓动性的营销说辞、天花乱坠的笃定传闻面前,不少人天然缺乏免疫力,于是本着宁信其有的心态,也便“不妨一试”了。在我们的民俗认知中,素来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神秘主义倾向。典型的表现就是,总是对陌生的野物、灵药兴趣盎然,甚至怀有一种纯朴想象。

  即便不是黑枸杞,也会有别的野果、草药等,来填补民间社会隐秘的心理期许。人们期待神药,便不断有神药轮番出现。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更合乎“供求平衡”的朴素规律……当然了,各式“神药”前赴后继,还有另一个更直接的原因。那就是,其明显失实的营销宣传,往往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扩散,寄生于熟人圈子的“口碑传播”。这种原始却有效的营销策略,并不通过大众传媒的“公开广告”来实现,故而很好躲避了针对广告的行政监管。

  可以说,“神药”声名远播,几乎与谣言的传播机制相差无几。偏听偏信、从众流俗、移情效应等等因素,在这其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到“黑枸杞神话”而言,投机者于是借机大赚一笔。至于是否对草原植被有所伤害,是否会真正药到病除,则根本不是这些热衷于投资者所关注的点。

  在呼吁相关部门的监管之外,其实更在于如何通过不断的科普推广,让老百姓不被这些毫无科学依据的传言所带着跑才最为关键,市场没有了需求,投机者也就无从下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