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石广田:“乡贤”别成“乡闲”
//www.workercn.cn2015-05-04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在乡村治理模式中,“乡贤”被多次提及。但“乡贤”如何能贤,如何赢得农民的拥戴,却是一个复杂问题。

  在我的记忆里,按现在的标准,我们村能称得上“乡贤”的人,似乎只有一位县人民医院的退休干部。他在村子里辈分很高,几乎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得叫他“爷”,因为在兄弟中排行老五,人们就叫他“五爷”。五爷精通医术,为人和善与世无争,处事公道正派,为全村人做了很多好事,大家对他尊敬有加。可以说,他的精神风貌足足影响了村里两代人。

  同时,我也目睹了五爷在村里的孤独和凄清。五爷的妻子和儿子早故,儿媳另嫁,给他留下一个智力障碍的孙子。洗衣、做饭、挑水等日常起居,基本上靠他一人完成。热心的街坊邻居有时会过去帮忙,他的女儿也会隔一段时间看望他,但五爷仍然是寂寞的。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五爷很喜欢孩子,无分血缘远近,只要去他家玩,五爷就会拿出糖果相迎,脸上笑开了花。

  尽管五爷去世多年了,但我总觉得他身上的一些经验,仍然值得现在欲从城市回到村里的“乡贤”借鉴。

  首要问题是如何融入乡村社会。乡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如果一个人二十来岁离开村子,到六十来岁再回到村里,已经是两代人的隔膜。村里的中年人、青年人绝大部分都不再认识他,想要他们认为他是同村人,在人员流动性如此之大的当下,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另外,从城市到乡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变化,也需要慢慢适应。

  再一个问题是如何树立起威信。说的现实一点儿,就是他能给村民带来什么好处,比如,五爷会治病。这对一个人的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如果没有种植、养殖、吹拉弹唱、写写画画或者组织协调等特长,紧紧靠枯燥的说教,恐怕难以让人入耳入心。如果这样下去,威信树立不起来,到最后“贤人”终会变成“闲人”。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参与乡村治理。一个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乡贤”,在一些人眼里可能并非好事,比如村干部。如果一个回乡的人,在短时间内改变了村里的风貌,反而衬托出村干部的“无能”,必然会引起他们的警惕,害怕在下一次选举中落选。如何把一个人的良好意愿,转变成村干部的积极参与,没有工作艺术是万万不行的。

  乡村渴望改变,乡村的发展和治理需要贤人相助。如果你志愿退休后到村里回报桑梓,那就提前多回几次家乡,熟悉一下乡邻乡亲;学一些农村急需的技能,为一展抱负做好必要的铺垫。可别学陶渊明,只会喝酒写诗自娱自乐,落得个“草盛豆苗稀”的自我感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