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胡印斌:居住证改革关键在落实公共服务
//www.workercn.cn2015-01-08来源: 长春日报
分享到:更多

  《居住证管理办法》结束了29天的公开征求意见,这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从内容上看,其许诺的9项基本公共服务、6项便利无疑是进步。但居住证能否改变中国2.45亿流动人口的生存现状,尚有地方、部门利益要协调。

  若能像《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所说的那样,渐次推开,推广到全国所有省区市,必将是流动人口的福音。但鉴于国内各地经济发展、政策刚性的不均衡,也不能过于乐观,户籍改革的关键还在于公共服务能不能普惠。

  从目前列入承诺的9项基础公共服务看,其所涵盖的范围很广泛,医疗、社保、教育、就业、文体等均有涉及。但是,具体服务的内涵,则相对较为含糊。

  以“免费接受义务教育”为例,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比如,这一“免费”指的是基本的“有学上”,还是可以平等接受驻在城市相对优质的义务教育资源?教育与考试是一体的,若不能在驻在城市参加中高考,那么这一条款的诚意显然大打折扣。

  再以“平等享有劳动就业权利”为例,每到年根儿,让进城务工人员和当地政府最头疼的,就是欠薪难讨的痼疾。至于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等,大多漂在大城市的青年,很难获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保障服务。指望其通过一纸居住证完全化解并不现实。这不仅需要城市政府真正转变观念,承认外来流动人口的价值,还需要广大民众的理解。

  与政府的决策犹豫相比,打消原住民的疑虑更不容易,它毕竟关乎一个群体的利益。但若是城市政府悬而不决,任其演变为原住民与流动人口的利益对垒,良好的制度初衷很可能会在无休止的牵扯中消耗掉。

  因此,落实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已成当务之急,地方政府必须明确居住证改革乃是政府覆盖公共服务的职责,不应有任何游移。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仅部分改善了自身处境,也极大推动了中国城市的整体性繁荣,现在则到了通过反哺这一人群以催生新驱动力的时候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