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邓海建:每年收取数十亿,档案费何时收手?
//www.workercn.cn2014-08-13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又到毕业季。对应届生来说,如果不去机关当公务员或者在国企就职,找到工作后还需要操心一件事——给薄薄几页纸的档案安个“家”。安“家”要花钱,很多人未必知道,这笔档案费,已是“天文”数字:北京每年收取的档案费超1亿元,广州华南人才市场每年收费也有数亿元。专家估算,全国每年人事档案收费至少达数十亿元(8月12日《南方都市报》)。

  档案费按年收,每年一两百块钱。如果测算下空间占比,薄薄几页纸,安家的价码远甚豪宅租金。你不知道为什么收费这么贵,你更不知道这些费用去向哪里。因为目前,全国尚无哪个省市公开过档案保管费的具体使用、支出细目。你所知道的,就是全国每年高校毕业生超过700万人,除了国家机关公务员、部分退役军人、部分残疾人、失业者等,按规定,其余几乎所有人都须缴纳档案保管费。

  这是“集跬步至千里”的档案费。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底,北京市、区县存档机构共管理档案170万份,存档费在2013年1月起由每年240元下调至120元。不过,即便收费下降,每年产生的存档费仍逾亿元。全国200多个地级市,每个市每年收费少则数百上千万元,大城市动辄上亿元,全国每年收取的档案托管费至少达数十亿元。物价飞涨,档案费动辄能腰斩求生,这究竟是管理者立地成佛,抑或定价本身就无限“高八度”?

  正如学者所言,档案费简直就是一个怪胎:看似服务,却又难以公益;很像买卖,却垄断无休。因为按规定,“弃档”或“自揣档案”是违规的,因此,“消费者”没有说不的权利——你只能在它那儿存档案,收费也不可能议价协商。仔细想想,这确实是个难解的症结:本质上说,档案托管属于公共服务,而就业或社保等部门在行政序列中也是财政兜底的权力部门,凭什么单独将公民档案托管推到市场化商业服务中去?

  还有个疑问:如果毕业档案要收托管费,那么,户籍档案、财产档案、征信档案等,岂不是都可以坐收渔利?退一万步说,就算要收钱,多少价码合适,也没个准星。民怨沸反,就打折处理;你若隐忍,就痛宰一万年。此间讨价还价的“空间”,潜藏着怎样的猫腻?此外,譬如江苏取消了档案托管收费的规定、山东青岛开发区则停止了收费——既然可收可不收,且不收也不会“托管崩溃”,那么,每年数十亿的相关收费,难道仅仅是为了养活一班人马而已?

  每一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固然都有其合理存在的历史缘起,但随着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深入人心,尤其是随着公共财政的丰厚积累,清理并取消悖逆公共利益、有悖民生为上的部分,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权力机关简政放权的诚意之举。眼下而言,不仅档案费的收费程序与目的值得考问,在电子化办公早已跨越世纪的今天,纸质档案漫天飞的“不思进取”,会否也是托管费不肯散场之流弊?

  当然,面对民意质疑,档案费纠结是“躺着赚钱”还是“躺着中枪”,总不能不声不响等舆论翻篇。数十亿元档案费,早已盆满钵满,也该收手了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