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刘晶瑶:一线城市如何才不上演春节“空城计”
//www.workercn.cn2014-01-28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如果赋予每所城市平等获取资源的机会,让人口流动更为合理,那更多人就不必每逢春节怀乡愁了

    随着马年春节的日渐临近,包括北上广在内的一线城市,正一点点从喧嚣模式,调整到静音模式。从网友们晒出的照片中,可见道路空旷,地铁冷清,商户们大多歇业,平日里喧嚣拥堵的城市,一下变得空寂清静,这些大城市似乎进入了短暂的休眠期。

    路上行人少了,地铁空了,公交车有座位了,路也不堵了。流传已久的关于北京春节“空城”的网络段子,描述了留守北京的人们,对这种变化的欣喜之情——“我开车走二环,去双井,去国贸,去四惠,去复兴门,去西单,去哪儿都10分钟,我三环来回开,我天天儿早八点坐地铁,一人占三个座……”虽充满调侃之情,仍可以看出人们对一线城市人口过分饱和,大城市病加剧,让身处其中的居民生活质量降低带来的不满。

    每年春节时,一线城市纷纷上演的“空城计”,更像是一年一度的启示录。

    以北京为例,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预计节前离京人数有望达900多万,相当于官方统计北京2000多万的常住人口近一半。这意味着,北京春节期间,现有的城市资源,将由留守的一半人口分享,这自然意味着更为宽敞的道路、更为舒适的公共交通。而再看看平时的统计数据,按照目前北京市执行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2020年适宜人口规模为1800万人,而截至2013年末,北京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114.8万人。这意味着北京提前7年已经达到了未来的环境资源承载极限。

    除掉春节过年的7天,一线城市人口过快增长,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等各种“城市病”似乎始终是摆脱不了的顽疾。人们抢着、挤着进入一线城市,背后的根源还在于城市资源配置上的巨大差异。一线城市鉴于优势城市的地位,“近水楼台先得月”地获得了许多国家政策层面上的支持。

    一线城市春节期间不断上演的“空城计”,则让人们意识到,虽然鉴于优质资源的吸引,中心城市流失人才现象严重,但故土难舍的情结,会让人们在不需要就业、入学等硬性条件配套的时候,钢筋水凝土的都市森林会让人毅然决然地用脚投票,选择回到故乡,去过一个有人情味、有乡土气息的、记忆中的春节。

    这不禁让人畅想,如果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都有足以吸纳人才的吸引力,城市间的发展日渐均衡,而不是一线城市几家独大,是否意味着人们的乡愁,不必非得留到春节时才有时间缅怀,留到抢春运火车票时才有时间纪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讲话中提到,“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调节各类城市人口规模,提高中小城市对人口的吸引能力,始终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而要想让一线城市不再上演春节“空城计”,每年春运不再变成全人类最大规模的迁徙,这背后离不开对于中小城市的建设,给每座城市赋予平等获取资源的机会,让人口流动更为合理,那更多人就不必每逢春节怀乡愁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