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时代“新农商”-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财经

培育新时代“新农商”

浙江省社科联编审 屠关雄
2019-04-02 18:00:21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资料图

  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描绘了一幅壮丽图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广袤乡村发生了显著变化,广大农民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文化素养都有了相应的改变和提升。我们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当地的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立足本地、创新发展,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新型职业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要求,决定了他们不只是农民,还要成为商人。因此,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中“商育”不可或缺,要用信息时代的商业文明新思维升级农民。农村基层组织、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等要合力协同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强化以诚信为核心的商德教育,牢固树立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使之成为合格的新时代“新农商”。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这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至理箴言,把诚信列为从事任何职业的一条首要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求我们把“信义”二字变成经商标配,变成一种行为习惯,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浙江义乌作为一个自然资源缺乏、工业基础薄弱的内陆小县,在短短三四十年间创造出令人艳羡的发展速度和辉煌成就,毫无疑问,商业起了重要作用。义乌人不仅传承了以“拨浪鼓”为代表的“义乌商魂”,而且形成了义乌现代创业精神。他们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开创农民办市场的先河,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商人逐利,天经地义,但义乌人讲究“义在财先”。在追逐利润之外,他们还有更高远的目标。许多由农民华丽转身为商人的义乌人都有一条不容忽视的经验:先有信,次有义,最后才有利。这种超常规、求创新的地理文化精神被誉为“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这种先义后利、以义制利的心智素养,是义乌人从事商业活动中最重要的经营之道,从而使义乌人的经商经历充满传奇,成为当前从传统农民到新时代的新农商的学习典范。

  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不只是外在“身份”的转变,更是深层次内在思维方式的转变,要由农耕文明时期的小农经济思维升华为信息时代的商业文明思维。这样,除了必须具备人们经常提到的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品牌意识等外,还应着重培育三大主体意识。

  一是合作意识。在商业文明时代,必须善于合作,以便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从经济学角度看,传统的农民是农夫,新型农民是“农商”。农夫与自然经济相契合,是一种典型的自然产品经济。而农商反映了一个新的经济关系,是一个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以需求指导农业生产、以新产品引导市场、以商业活动为舞台的新生产者。因此,培育新型农民,就要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民从单干型向组织型转变。

  石嫣,“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项目的创始人、清华大学博士后,在“分享收获”农场,她把农民当作合作伙伴,一起协商制订生产计划和生产规范,推动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采用有机种植,种出的绿色蔬菜和瓜果直接和消费者对接。农场创办6年来,石嫣带动了一大批农民,服务覆盖北京社区近2000户家庭。

  二是质量意识。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尤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绿色、无公害的高质量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所以现代农业不仅是数量农业,更是质量农业。发展现代质量农业、精品农业,离不开“科技兴农、绿色优质”的质量意识。

  三是创新意识。广阔天地,创新出新人。绍兴市上虞区出台新政、创设环境,吸引近1600名大学毕业生回乡村创新创业,堪称“创客”中的新农商。其最典型的新农商中有三位巾帼能人:大王园园、小王园园、徐益伟。这三位巾帼能人身上都有精彩的新农商故事:大王园园回到兴南村,帮助父亲采用土著种植法种稻,并陆续开发出由红香米、黑糯米、紫粳米等配比而成的“五彩米”;小王园园,她的南野农庄创新种植养殖,拥有良种果木200余亩,放养鸡等家禽的山林200余亩,禽蛋销售口碑好;徐益伟,最大限度地回归自然,用现代化的方式找回了艾青团浓郁的传统味道,以传统口味加现代范式风靡开来。

  更有新意的是,这些新农商们创新交流模式,组建了“上虞新农人联盟”,在科学种植、文化创意、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开动脑筋、集思广益。他们还办起了“农夫生态市集”。他们注重衍生农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农产品的现代价值并提升其附加值,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从一种身份成为一种职业,一种有吸引力的职业,一种令人尊敬的职业。

编辑:穆田雨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十年一诺暖如歌

    【人物】坚持十年为老人拍照的摄影师【故事】“看镜头。微笑。非常好!”在摄影师充满温情的镜头下,一位白发老人神采奕奕的笑容出现在了照片上。镜头里有什么?春天的鲜花,飞扬的青春,难忘的记忆,还有老人们的笑容……对于镜头中的老人们来说,这样的照片不会褪色,而摄影师们也在快门的闪动中为岁月留影。

  • “大师沈巍”与“诗人余秀华”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些天,“大师沈巍”算是网上最红的红人,似乎有遮盖响水事件之嫌了。沈巍,本流浪汉一枚,在上海的街巷流浪26年。然后,有人接连不断地拍沈巍先生之视频,发出了“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感慨;然后,出现了一位所谓的“师娘”(据说这位半老徐娘也红了

  • 流浪大叔爆红 谁该感到羞愧

    流浪大叔一夜之间成为全民网红,他叫沈巍,据说是某单位因病停职的工作人员。媒体起初报道这位流浪大叔时,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说实话,沈巍的爆红一改电商时代网红靠颜值或才艺出圈的规律。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有着理想和坚持的社会底层流浪者

  • 为救助者解除后顾之忧

    我们既要赞美道德,更要信奉法治。制度性保障并不排斥道德弘扬,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长坐高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广播,有乘客突发病情,请求列车上的医务工作者前往提供帮助。媒体也经常报道,某某医生在列车上及时仗义出手,救病人于水火。可最近的一则新闻,令不少医生心生疑虑。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