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崛起,“中国制造”才能真正崛起-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财经

品牌崛起,“中国制造”才能真正崛起

李光宇
2018-12-29 10:15:40  来源:红网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聚焦制造业升级。会议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在贸易战仍未平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这一定调别有深意。(12月26日 新华社)

  中国的制造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全面崛起,撑起了中国经济奇迹。虽然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全球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制造能力的国家,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超过百分之二十,也涌现出诸如华为、格力、联想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制造业品牌。但总体而言,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上,仍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大多数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产品附加价值较低,缺乏自身品牌的影响力。

  这种情况下,代工成为许多中国企业无奈的选择,这些企业制造的商品,利润大多数被品牌客户拿走,企业只能赚点辛苦钱。同样一条高档毛巾,国内工厂只卖不到10块钱,拿到日本可能就卖到四十块。中国许多化妆品代工企业,给欧莱雅、屈臣氏等国际大牌代工,毛利率不足30%,但是品牌商的毛利率却往往高达60%-70%。许多人花了大价钱买了国际大牌商品,不远千里到国外海淘,却不知买回的商品大多都有着made in china的真实身份。

  一方面居民有消费升级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要想买到更优质的消费品,只能瞄向国外品牌。这一现实,与拉动内需,与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立的“强大国内市场”目标,显然背道而驰。中国有那么多为国外品牌代工的优质企业,我们完全有条件让国人花少的钱,买到更优质的商品,实现“便宜有好货”的现实目标,达成企业与消费者的共赢。

  为何优质企业的产品与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对接?这样的尴尬,暴露出许多中国企业的弱项,即品牌的打造和运营能力。代工与自有品牌看似只有一线之隔,在许多人眼里,只要加上企业自己的设计、包装、贴上自己的Logo,那就成为自有品牌了。实际绝非如此简单,因为,一个品牌打造需要长时间的商业投入,需要对市场脉搏和潮流有着精准的把握,需要营造独特的文化,赢得消费者认同,这是极为复杂的过程,风险很大。

  也正因此,自有品牌的打造,即便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也是非常吃力的事情。最近几年,国内不少为大品牌代工的上市公司,都前仆后继走上自创品牌之路,如主打高档色织面料,为全球顶级品牌衬衫的代工的鲁泰纺织,几年前推出了自己的高档衬衫品牌,如冰箱出口巨头广东奥马电器,最近几年也在通过打造自主品牌深耕国内市场。但成功者屈指可数,总体而言,这些自有品牌的市场运营,大多不温不火。

  大型企业都如此,中小企业就更难了。做自由品牌要有渠道,要投入大量资金,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维护运营,这些成本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即便许多中小企业出于自强自立,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美好愿望,不惜投入大笔资金做自有品牌,但由于资金受限以及市场经验不足,大多都败下阵来,放弃自有品牌,回到贴牌代工的老路,辛辛苦苦多年做代工积累的盈利被消耗殆尽。“做品牌不容易”,成为许多民营企业家们的锥心之痛。

  眼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尤为强调了这一点。要看到,支持民营企业不仅是政府和金融的机构的事,不仅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帮助许多企业实现从代工到自有品牌的艰难一跃,让企业抓住制造升级的历史机遇,从整体上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同样是支持民营企业的重要一环。

  互联网时代,为代工企业向自有品牌升级转型,提供了更多可能。例如,一些大型电商平台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些平台更掌握着大量用户数据,对于市场风向,对于用户喜好,有着精准的判断和把握。如果电商平台与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代工企业携手,将能改变生产和消费两端的信息不对称,让企业花更少的投入,实现创建自有品牌的梦想。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就可以买到媲美国际大牌品质的商品。

  这方面,其实国内已有一些的成功案例。例如,电商平台拼多多,最近就携手国内一批优质代工企业,推出“新品牌计划”。该计划意在借助电商平台的便利和优势,对这些中小代工企业进行针对性扶持,降低企业生产、流通环节的负担,让他们可以专注于产品和品牌升级,而无渠道和产能的忧患。这种新旧业态的融合,带来的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显著效应。

  电商平台和代工企业的深度合作,对于一些受贸易战等因素影响,身陷困境的出口企业也是一个利好。因为,两者之间的合作,使得这些丢失出口订单的企业,能够通过电商平台迅速切入国内市场。让企业得以把危机变为契机,摆脱受制于人,走出贴牌生产的困境,建立自身的品牌影响力。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也将做大做强了国内市场,为扩大内需、消费升级找到了新抓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走出“代工”迈向“自主”,是经济转型,是打造制造强国必由之路。在全球制造业的激烈竞争中,中国要想抢占制高点,必须通过质量发展和品牌打造,来促进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品牌不仅是企业,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中国品牌的形象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形象,有中国品牌的崛起才有中国制造业的真正崛起。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需要更多创新与探索。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2018向平民英雄致敬

    2018年即将过去,回首过去的一年,让我记忆最深的,也最感动我的是,在2018年7月8日,两个小孩掉入池塘溺水现实中,这样的“平民英雄”还有很多,透过他们的事迹,我们感知到来源自内心的善良和大爱,真切触摸到来自民间的道德力量。

  • 别了2018 斯人已去 好风长吟

    2018年的这本尤其如此。饶宗颐、李敖、常宝华、盛中国、单田芳、朱旭、师胜杰、金庸、二月河……一个个曾在时代大舞台追光灯下领一时风骚的鲜活人物相继谢幕,空留惋惜、不舍、怅然于台下。“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向马善祥学习要落实在行动上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马善祥同志是司法行政系统的一面光辉旗帜,他的先进事迹代表了改革时代奋进、开拓、创新、发展的伟大精神。学习马善祥同志,对于加强司法行政系统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司法行政工作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孔繁森,未曾远去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是他赴藏时的壮志豪言;“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是他奉献高原的座右铭;“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献身的雪域高原没有忘记他,历史没有忘记他!”是他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历史印记。他就是孔繁森。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