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金融”是社会毒瘤-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财经

“恶意金融”是社会毒瘤

2018-07-11 13:28:32  来源:长江日报

  借钱、贷款本来是一种稀松平常的民事活动,但近年来已经变得很风险丛生,弄不好充满套路、欺诈、暴力和屈辱。

  几天前公开报道的“400余名大学生因涉校园贷遭起诉拒还钱”事件,经《中国青年报》调查,原来是这些大学生遭遇了以兼职为饵的校园贷新套路。而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厉莉近日在朋友圈转发一篇“女干部疑遭网贷逼债自杀”的新闻时,发出警示:“珍爱生命财产,远离非法放贷!”

  金融被称为经济的血液,金融业被归为现代服务业,这个行业及其从业者一贯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借钱、贷款本来跟人们买房、买车、进餐一样,属日常生活之需。借贷双方都从借贷中受益,可以说是友好的生意伙伴。

  但是近几年,金融业的一部分,比如P2P、“套路贷”、校园贷、一部分小额贷等,却制造了诸多社会问题。据厉莉透露,2012年,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只有四五百件借贷类案件,到了2015年,案件就飙升到了两三千件,基本上都是非法放贷引发的诉讼。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对金融的需要无处不在,国家应当给金融以创新的空间。但从当下现实来看,金融活动明显存在合规与违规、善意与恶意、积极与消极的分野。善意的金融活动,理当是通过提供资金从而获取合法的利息,并取得合理服务费等。但现在一些恶意金融是有意识地依靠甚至是制造借款人违约,从而收取非法的高额利息、违约罚款。

  这种恶意是很明显的:它瞄准的贷款对象往往是信用不足、明显缺乏还款能力的人群,而银行正因为放款风险不可控,而不愿意向这类人群贷款。校园贷等反银行之道而行之,并不是其有控制风险的特别手段,而是以暴力催收、与黑恶势力勾结、侵犯个人隐私、虚假诉讼等为后台。

  在将缺乏还款能力的人群发展成放贷对象的方式上,这些金融机构也多采用诱导、误导的手法。在“400余名大学生因涉校园贷遭起诉拒还钱”事件中,金融机构许诺向大学生提供打工机会,“协助”还款。而大学生拿到的放“款”,要么是打过折的钱数,要么是高档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高消费品。

  这些恶意金融行为是我们社会肌体上的毒瘤,相关平台早就声名狼藉。其消极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引发暴力活动和犯罪,制造社会不和谐。二是累积金融风险。有些人可能觉得,网贷、校园贷、P2P金融平台属于金融创新,需要宽容和“审慎监管”。其实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审慎监管不等于放任不管,相反,严格监管才是金融创新的生路。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不朽的失败者

    很多中国人,在小时候都曾听过一首著名民谣——《蓝色的亚得里亚海》,这首歌来自克罗地亚。歌词里所描述的“故乡”,就在首都萨格勒布西南方向沿海,与波黑接壤的达尔马提亚地区。

  • 一路逆袭 放羊少年迎来等待已久的“梦幻”绽放

    无论是世界杯赛上的曲折经历,还是过去多年的无数挫折,都写尽了“艰辛”与“不易”,不难想象他们在艰苦中勉力前行的画面。

  • “华为女王”孙亚芳

    孙亚芳提出,只有运营商赢得利润,赢得生存能力,设备供应商才能生存。

  • 局促的睡姿 可敬的担当

    局促的睡姿可敬的担当(民生观)。贴心用心、敬业爱岗,看似只是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实际上是增加公共福祉。个个体谅尊重他人的辛苦,也是为敬业精神加油鼓劲。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