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善用金融工具推动南疆发展
许维鸿
//www.workercn.cn2016-08-31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更多

  笔者连续四年暑期前往南疆地区调研,今年明显感受到:由于南疆基层干部和自治区下乡驻点干部持续务实的工作,汉族商人和游客大量回流,即便是交通相对困难的县城,回来做生意的汉族人数也超过原先的2/3,整个喀什地区的游客更达到2015年同期的一倍多。面对逐渐好转的形势,更应趁热打铁,加快推进立足长远的治本之策。

  首先,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可以本着“退一步、进两步”的现代经济逆周期调节思路,弱化2016年对南疆各地市GDP增速、税收增速等考核指标,将“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精准扶贫、有效就业、PPP投融资创新等作为政绩考核的优先要素。南疆经济不仅仅是整个中国“周期叠加、经济下行”的一个缩影,更是诸多因素转型换速的集合,如果惯性强调短期数据的靓丽,有可能牺牲长期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PPP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坊间戏称新疆“无项目不3P,无投资不基金”。尽管新疆是全国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定位转化最积极的省份之一,但相对于东南沿海,该地的经济管理模式计划色彩更重,民营资本积累也不如内地省份,PPP模式创新遇到很多困难。

  其次,在精准扶贫领域,需要扶持更多产业扶贫项目。过去几年,以广泛覆盖的扶贫安居房为代表,各项扶贫补助工作逐渐细化,各族农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实惠,这对南疆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使得很多现代化农业企业发展受困,内地大品牌对南疆农产品的批量收购,更挤压本地中小贸易商的生存空间;南疆地市缺少农业龙头公司主导的自主品牌,无力对抗沿海市场低价格的假冒南疆大枣和瓜果。

  农业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更高层次和必经阶段。南疆的农业企业普遍体量小,目前得到的各种补助不足以覆盖市场风险,想要获得金融信贷更是难上加难。他们期待各地市和援疆省份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农业产业链帮扶,包括农业产业基金“股债结合”的投融资帮扶,以及援疆龙头企业、南疆核心品牌的跨区域合作。至少,南疆各地市应该把有限的帮扶资金,首先奖励那些过去几年对南疆不离不弃、持续开工的企业——为了防止做假,可从社保缴纳情况、用水用电量等记录进行核实。

  文化产业领域需要更多“接地气”的项目。一些所谓“文化援疆”的变相房地产开发,兴建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并未结合南疆少数民族特色,更谈不上吸引当地群众参与。与此同时,个别南疆县城还没有现代化的电影院和文化中心。

  事实上,包括楼兰古城、尼雅遗迹、拜火教神庙、玄奘之路在内的南疆多民族璀璨文化,不仅是新疆旅游业的关键卖点,更是文化产业难得的IP资源。可喜的是,一批“接地气”的项目已经渐次推进,例如文化部对维族绣娘文化的全世界推广,两院院士与刀郎文化的结合等。(作者是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