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苹果大战FBI,谁能守住底线?
王雅文
//www.workercn.cn2016-02-29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最近一周,苹果公司与FBI因为一部iPhone5C吵得不可开交。各国人民对此津津乐道,就像免费看了一场好莱坞大片。

  起因是去年12月,美国南加州圣贝纳迪诺市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疑犯法鲁克的加密手机iPhone5C成了破案关键,因此FBI要求苹果公司为其破解疑犯的手机数据。企业协助政府本无可厚非,但解锁私人手机就是泄露隐私,是对当事人的不尊重。在一个靠自由发家,天天高举人权大旗的国度,FBI的做法触碰了无数自由主义者的痛点。

  这件事并无对错之分,因为双方都表示,自己捍卫的是公众利益。不过苹果公司考虑的是私人自由权利,而FBI强调的是公共安全。这是一场公权力与私权利的争斗。

  19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有一个观点:公域讲民主,私域言自由。不难发现,这件事的核心争论点,在于个人和集体、自由与安全。FBI代表“公域”,苹果公司坚持“私域”。

  政府是FBI的支持者,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也为FBI发声。牺牲一个疑犯的自由,换取全体美国公民一个心安,在政府看来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其中的逻辑是: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这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认知,多数美国人似乎也给予支持。

  美国老牌民调机构皮尤的调查显示,过半数的受访者支持FBI.年龄越大,支持FBI的人数占比越高。这或许能说明,大多数民众是基于“安全”这一考虑,才站到FBI身后的。世纪之初的911事件,以及近期的巴黎恐怖事件,让反恐成为民众最关心的话题。此时为了安全牺牲一点自由,理所应当。政府支持FBI,正是“公域讲民主”的体现。

  问题在于,苹果公司和FBI的做法,不应被简单贴上“个人”或“集体”的标签,安全和自由孰轻孰重,也并非那么容易考量。

  在这件事上,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的担忧不无道理:“此举将会危及到数亿合法用户的数据安全,而且会树立危险的先例,威胁每个人的自由权。”尽管FBI多次申明,他们只想解锁法鲁克一人的手机,这个“后门”只为这一件案子而开。但棱镜门事件后,美国政府的公信力大大下降,互联网公司为政府提供用户私人数据,已成公开的秘密。如果政府的权力之手伸得过长,就会威胁到全体公民的利益。如此一来,苹果公司不仅是为主张个人自由而战,也是为了集体利益与FBI叫板。

  相比之下,安全和自由之争是确实存在的。即使政府不会侵犯用户个人隐私,苹果公司的解锁技术也难保不被有心人利用。人们为了安全似乎不得不牺牲自由。可如此换来的安全却并不长久。苹果公司那么容易妥协,会让消费者对其产生不信任感。其他国家政府也可以如法炮制,要求苹果公司为其开后门。当苹果手机不再以安全著称,当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被监听和窥视时,我们不得不想起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言:甘愿放弃基本自由、买得暂时一点安全的人,是没有资格得到自由或安全的。

  自由与安全本就互为鱼水,公与私的矛盾也并非无法调和。这件事归根结底是个平衡问题:如何平衡公权与私权,如何取舍安全与自由。政府可以代表人民行使公权力,但不可裹挟私权;企业必须为用户考虑,但不能假自由之名,行营销之实。平衡是个难活,它难就难在,如何守住底线。

  谁守住了,谁就是赢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