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钟经文: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www.workercn.cn2014-07-28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二、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机遇

  最近,浙江省的一家纺织企业决定去美国投资办厂,不是因为家乡的环境不好,而是因为综合成本涨得厉害。他们比较了一下,人工成本的确美国比较高,大约是国内的3.57倍,但是把资金成本、能源成本、配件成本、清关成本等七七八八折算下来,国内的单位产品成本是243.71美元/吨,在美国是239.23美元/吨,国内已经略高于美国4.48美元/吨。

  当然,这只是个案,但国内生产成本连年大幅攀升是个不争的事实。现在,不仅一些发展中国家比我们更具有低成本优势,连发达国家也在步步紧逼。一家国际商业战略咨询机构在调查了全球25个主要经济体后发现,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仍然排名第一,但龙头地位已经受到威胁。

  “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了”。比较起来,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甚至2000年曾达到难以置信的92.0%;而到2013年,这一增速降至12.2%,今年1至5月仅为5.8%。应当说,过去那种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但现在形势完全变了。一方面,各项成本上升无法阻挡,企业只能接受;另一方面,生产过剩导致过度竞争,企业利润空间已经大幅减少。2012年3月至今,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已出现连续28个月负增长,表明企业想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把成本转移出去几乎不可能。当前国有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已经出现全行业亏损,如此继续下去,足以把一个行业的投入能力和发展后劲全都消耗掉。前些年,我国经济总体处于高增长期,而且一波接一波,前期过剩的生产能力会被随后的经济扩张所消化掉,但如果后面没有新的经济扩张了,这个问题就会变得很尖锐,企业发展将会面临极大考验。能不能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对很多行业企业来说是一场“生死之搏”。

  “传统的手段不好用了”。过去,一旦经济增速慢下来,宏观调控常用两手,一手是宽松货币政策,用以扩大贷款、刺激投资。现在,我国的存量货币规模相当可观,201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110.65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56.88万亿元,M2与GDP之比为1.95,而美国的这个数字是0.65,仅为中国的1/3。M2与GDP的比值越高,说明经济运转的效率越低,相当于投入了大量的货币,却产出很少的GDP。这也反映出在现有增长模式和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仅通过货币扩张不仅不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应提高,而且持续扩张下去,与国际流动性过剩相互叠加,还会增大国内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化的压力。另一手是积极财政政策,用以对企业和消费者的扶持。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亦随之放缓,要维持财政支出,就要增加赤字,政府的债务规模又要继续上升,积累更大风险。尽管当前我国总体债务负担没有超过安全线,然而把地方债务和各种潜在支出方面加起来,规模则不容小视,所以财政扩张的空间也十分有限。在这种复杂情况下,继续扩大赤字和超发票子,不仅达不到政策效果,还容易掩盖结构性矛盾,给未来发展埋下隐患。所以,加快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不断探索定向调控、精准发力的新做法新经验,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转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后,企业怎样谋求新发展?国民经济靠什么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宏观调控与体制改革如何跟上经济变迁?面对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趋势。

  综合国际经验和我国现实情况看,在增长阶段转换时期,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新常态下的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突出表现为:一,生产结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二,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三,收入结构中的企业收入占比明显下降,居民收入占比明显上升;四,动力结构中的人力、资源粗放投入明显下降,技术进步和创新成为决定成败的“胜负手”。在这些升升降降之中,先进生产力将不断产生和扩张,落后生产力将不断萎缩和退出,既能涌现一系列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也要使一些行业伤筋动骨、付出代价。

  面对新常态,首要的在于抢抓机遇。现在我们拥有城镇化的广阔空间、“四化”融合的巨大动力、消费升级的庞大市场、技术创新的突飞猛进,还有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的资本潜力、劳动力潜力、土地潜力等等。让这些潜力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要用“改革红利”把即将消失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创新红利”,为新常态下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新常态,我们还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创建新的竞争优势。要始终保持战略自信与战略耐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与主要经济体的协调与合作,同时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用“开放红利”稳固“全球化红利”,以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激烈的国际经贸格局变化中争取主动。

  面对新常态,如果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就能够抓住机遇,实现新一轮的创新大发展;如果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就会处于被动境地和淘汰行列。我们要把对新趋势、新时代和新机遇的把握,同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谋划新的发展。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