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科技创新何以屡获佳绩-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热点聚焦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科技创新何以屡获佳绩

潘旭涛
2019-01-09 09:21:2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每年年初,中国科技界都会迎来一件盛事。

  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笔者在现场感受到,今年大会的气氛尤为热烈,掌声一波接着一波。掌声的力度代表的是创新的高度。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上创造佳绩的领域越来越多。在2018年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被国际凝聚态物理界公认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石墨烯表界面效应研究上的突破,为解决能源转化与存储、污染物高效治理等提供了新思路……国家自然科学奖的119份海外函审意见中,94%的海外专家认为中国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科学价值。中国科技创新再创佳绩,经验很值得总结。

  第一,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过去,中国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如今,推进创新跨越也靠这一法宝。中国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从而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对一些方向明确、影响全局、看得比较准的,实施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组织全社会力量来推动。

  在集中力量办大事过程中,中国注重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既重视不掉队问题,也从国情出发确定跟进和突破策略,按照主动跟进、精心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为加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采取了“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这就形成了在科技布局上既注重全面、也讲究重点突破的特点,形成聚焦重点任务配置资源、集成攻关的体制。

  第二,坚持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把其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和关键。

  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中共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将其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在提高创新能力过程中,中国不断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国家实验室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中国也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布局了一批体量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优化配置人财物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

  第三,坚持人才为本,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出成果和出人才并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

  中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矛盾突出。为此,近年来,中国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中国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评价这个指挥棒,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等方面人才队伍建设,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中国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中国人口多,教育上去了,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是中国重要的竞争力。

  创新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新时代推动科技创新的举措会更多、力度更强。在未来, 中国科技创新将继续捷报频传。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李志龙:成事,在于把心交给群众

    【人物】“牧区书记”李志龙【故事】从2001年进藏当兵、考学再到进入公务员队伍,李志龙在西藏已经待了十几年。在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磁石乡担任党委书记3年多来刚听说李志龙要到磁石乡工作,家人担心他身体,朋友觉得他“傻”。李志龙却说,“我是军人出身,服从命令是天职”。

  • 回归基层也是 一种人生逐梦

    1月10日《长江日报》报道了这么一则事迹: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光谷广场警务区二级高级警长姜盘勤,6年前主动从领导职务上退下来,重新做回一名普通的民警,1月9日完成了警察生涯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从事警察职业34年,基层干了12年,退休前的警衔是三级警监。姜盘勤的警察生涯扎扎实实,也可谓圆满。重归一线的6年,姜盘勤和战友破获各类案件37起,其中2016年破获伪基站诈骗案为全省规模最大。

  • 用生命化育希望 用热血铸就丰碑

    2018年12月16日下午,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90后基层干部夫妇在访问贫困户途中车辆失控坠河。28岁的丈夫吴应谱,23岁的妻子樊贞子及其腹中两个月的胎儿不幸溺水遇难。

  • 金墉辞职折射世行改革困境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1月7日宣布,他将在2月1日辞职。金墉这届任期还有3年多时间,他的辞职让人充满联想。韩裔美国人金墉并非金融科班出身,而是和金融没有任何关联的医学出身。他的经历很光鲜,是哈佛大学博士和医学教授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