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开启粤港澳大湾区的美好未来-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热点聚焦

南方日报:开启粤港澳大湾区的美好未来

南方日报评论员
2018-10-24 07:51:06  来源:南方日报

  伶仃洋上,一桥跨三地;湾区融合,唇齿更相依。

  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3日上午在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强调对港珠澳大桥这样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质量建设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从改革开放之初香港实业家建言兴建连接香港和珠海的内伶仃洋大桥,到2004年3月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及至通车,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承载着三地民众数十载梦想,凝聚了上万设计者、建设者心血。作为“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集三地之力、融三地之智,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体现得淋漓尽致,对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创下了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等多项世界之最,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超出世界跨海大桥普遍使用寿命20年的设计,高105米、重3000吨的巨型钢塔的整体吊装,33个分别重量达8万吨海底隧道沉管的精准安放……一项又一项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科技攻关,支撑港珠澳大桥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成为引领我国交通建设技术创新和进步的精品工程,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三地共同建设运维港珠澳大桥,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回顾大桥从建设到通车的历程,不仅工程技术难度高,而且还面临粤港澳三地三种法律体系、三种技术管理标准,统筹协调难度大。从三地协商创新建立“共建共管”机制,到对不同技术规范、标准采用“就高不就低”原则,再到边检查验模式的创新,港珠澳大桥集成了“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实现了三地优势互补,成为凝聚中国智慧的工程创举和机制创新,充分印证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项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自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来,推动大湾区内的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城市轨道、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重要议程。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展望大桥通车后的发展前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最新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明日大屿愿景”,澳门的首个五年发展规划也对“大桥时代”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出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打造三地“一小时生活圈”的构想近在眼前。从3个多小时到30多分钟,缩短的不仅是车程,不仅是空间和交流的距离,更为香港、澳门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开辟了光明前景。

  广东肩负着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总任务、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总目标,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进一步密切了粤港澳三地的沟通与联系,为广东强化珠三角区位优势,向内强化对中南、西南等地的辐射能力,向外扩大开放、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了新机遇。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我们不但要在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上下功夫,更要持续改革、扩大开放,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合作模式创新作为营造大湾区优势的根本路径,携手港澳构建更高层次更加紧密新合作,打造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国际一流湾区。

  巨龙静卧碧波,既是中国能力的见证,也是联通香港、澳门和内地新时代开放发展的纽带。港珠澳大桥为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树立了典范,更成为连通粤港澳三地、服务大湾区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脉,展现了“一国两制”下香港、澳门与内地共同发展的光明前景,引领我们齐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让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更有存在感获得感

    工会十七大的召开,引起了各级工会干部和职工的广泛关注。一位区工会工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工会十七大会不会提到给我们涨工资?”

  • 中工时评:工会扶贫要发挥“造血”功能

    在过去的5年里,全国已经建立了3544个工会困难职工帮扶(职工服务)中心,共帮扶困难职工3620.27万人次。

  • 中工时评:世界减贫:值得期待的“中国方案”

    今年10月17日,是第25个“消除贫穷国际日”。尽管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全球消贫、减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撒哈拉以南非洲等不发达地区的人口膨胀,以及与全球经济发展相伴随的贫富差距拉大,这一趋势近年来正在减缓。持续推动全球减贫进程,仍是国际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难题。而要破解这一难题,在过去数十年中取得了全世界最令人瞩目的减贫成就的中国经验,无疑值得世人关注与借鉴。

  • 中工时评:家长微信群该怎么交流?

    微信群的出现,的确有助于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家校互动,但也随之带来了新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人物

  • 沙漠唱响青春“争气”歌

    毛乌素无边的沙海中,点缀着一丛丛沙柳。它们凭借顽强的毅力,把根深深地扎在沙土中,给原本沉寂的沙海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不懂地质者,很难理解气田的开发难度。地处鄂尔多斯盆地毛乌素沙漠的大牛地气田,有着低渗透特性。天然气藏在犹如磨刀石的岩石里

  • 亚库甫·阿沙木都:铁路人变身“庄稼汉”,“扶”起贫困村新“绿洲”

    他是一名铁路人   却驻守在沙漠边缘的贫困村   从宿舍到田间地头   从铁路职工变身“庄稼汉” 他把以往对铁路工作的感情融入村民的生产生活中他就是新时代铁路榜样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驻和田县拉依喀乡达奎村工作队副队长亚库甫·阿沙木都

  • 小小扁担不算长 能为旅客当桥梁——访全国劳动模范杨怀远

    从上世纪60年代初挑到90年代末,从一个英俊青年挑到两鬓斑白,杨怀远挑了38个年头,共用过47根扁担。当他退休时,领导给他算了一笔账,一共有1336个星期天没休息,约等于25年(当时是每周休息一天)没有过星期天。

  • 担当的风采在行动中

    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是一种对党的事业忠诚坚定的政治品格。具备这种政治品格,就能为党的事业不计个人得失,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地开拓进取、努力奋斗。这种担当作为的优秀政治品格,在老一辈革命家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彭德怀等我军将领大敌当前的横刀立马;解放战争决战阶段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