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大写“农”字
刘洪波
//www.workercn.cn2018-06-22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农民丰收节,是一个感念的节,一个庆祝的节,也是一个祝福的节、希望的节。感念农民、土地和自然的赐予,庆祝辛劳和智慧带来的丰收,祝福农作总能得到金灿灿、沉甸甸的回报,都是农民丰收节的题中之义。

  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自2018年起,每年农历秋分之日,中国农民将庆祝自己的节日,整个中国社会将把目光聚焦到农民的身上,“农”字将在这一天得到大写。

  设立“农民丰收节”,体现了一种价值导向,那就是对农民、农村、农业的关怀,对大地、本源、生长的关切。工业化之前,社会建立在“农”的基础之上,农村是治理之本、农民是社会之本、农业是产业之本、农事是文化之本。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在兴起,市民在兴起,工业在兴起,城市文化在兴起。“三农”问题需要特别加以关注,基本上不再是因为其居于中心位置,而是因为其容易被边缘化,进而容易被忽视、容易居于弱势位置。

  工业化以来,田园故土又一直是人们心底的向往、乡愁,每个人心中被叫做“情怀”的那一部分,都可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推进而更加浓烈。直至城市成为人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新的故乡,田野和大地又成为人们寻找另一种生活可能的必然去处。只要人类不能离开大地,就无法完全忘记生长与大地的赐予,就无法完全脱离与农耕之间的自然、心理与情感联系。这是农业文明在今天的价值。有人说,农民丰收节放假不放假,这不过是用打工者和市民的节奏来设想农民,对农民来说,天时重于一切,劳动自主安排,自古而然,没什么放假不放假。

  农民、农村、农业,不应只是关怀的对象,还是社会永远不能割舍的部分。无论城市化发展到怎样的社会、无论工业化发达到怎样的国家,都离不开农民、农村和农业而自立。恰恰相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和农村发展怎样,根本上检验了社会发展的水平。至于农业,其价值根本不是其产值占GDP的比例可以衡量。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无农不稳”,永远是严肃的课题,农业是否稳,关系到的不只是农民和农村是否稳,整个社会是否稳,还关系到国家安全,关系到国家能否心中有底地立于世界。

  农民丰收节不只是农民的节日,更应看到这是国家的节日、每个人的节日。农民应当有这样一个节日,使农民感受到劳作和创造的自豪,使农民感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瞩目。国家应当有这样一个节日,表明对“农”的关怀、尊重和敬意。社会应当有这样一个节日,唤醒生活日益城市化可能遮蔽的对农民的关切,唤起每个人对生命和生活本源的关心。

  农民丰收节,是一个感念的节,一个庆祝的节,也是一个祝福的节、希望的节。感念农民、土地和自然的赐予,庆祝辛劳和智慧带来的丰收,祝福农作总能得到金灿灿、沉甸甸的回报,都是农民丰收节的题中之义。有人说,年成不好的时候过不过“农民丰收节”?我想,当你饿了的时候,你会更加明白食物的价值;年成不好的时候,你更加懂得丰收的意义;你再穷,也没见你不过年;只要你不是冷漠的旁观者和看客,年成不好你应当更加体恤农民,更加珍惜“希望的田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