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文明祭扫,让“清明”更加清明
刘凤敏
//www.workercn.cn2018-04-04来源: 长城网
分享到:更多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慎终追远、祭奠逝者、缅怀先烈的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如今,清明被国家确定为法定节日,更赋予这个传统节日以新意。送一束鲜花祭奠故人,植一株绿树寄托哀思,让文明祭扫归于清明的本位,使清明更加清明,让思念常在,让青山常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千百年来,清明祭扫一直是人们祭祖扫墓、追念先人的重要内容,通常用烧纸、焚香、填土上坟、燃放鞭炮等方式祭奠先人、怀念亲人,借以寄托哀思,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孝道、重视感恩的传统情怀。但是,这种祭扫方式看似延续传统,实则背离了清明“慎终追远”的本意,也不符合新时代新风尚,不要也罢。

  值得注意的是,清明可以流下思念的泪水,但不能让纸屑烟灰满天飞。在清明祭扫过程中,有些人把这种传统民俗异化变了“味”,不仅大量烧纸钱、放鞭炮,还购买焚烧“别墅”、“豪车”、“手机”、“液晶电视”等新潮祭品,既浪费钱财、污染环境,又容易埋下火灾隐患,也会滋生攀比挥霍、奢靡浪费之风。很显然,这完全失去了清明祭扫的传统意义,更与文明风尚背道而驰,必须坚决说“不”。

  时代在发展,传统民俗需要传承,更需要更新。在缅怀亲人的同时,我们也要一改以往传统方式,做好“加减法”,以鲜花、黄丝带、植树、寄语卡、追思会等文明祭扫方式,替代浪费、污染、陈旧甚至封建迷信的祭奠方式,在传承清明追思亲人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传统祭扫带来的不良影响,这无疑让清明更为气清景明,也更符合清明节追思先人、传递亲情的本义。

  文明祭祀,绿色清明。在祭祀的时候,我们提倡简化形式,祭扫方式多元化、时代化,特别是提倡网络祭扫方式,通过在微博、微信、QQ朋友圈等媒介上发一段文字、点一根“蜡烛”、献一束“鲜花”等新形式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这是文明祭祀的一个理性回归,正所谓“上坟不烧纸,献花表哀思;文明搞祭祀,无火过清明”,值得提倡和期待。

  又是一年清明节,让文明祭扫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常态,就要移风易俗,积极推行文明祭扫方式,既要树立文明的意识,坚守传统文化血脉,厚植现代人文精神,又要洞悉传统祭扫之害,认识文明祭扫之利,时刻提醒自己“烧一片纸,不如添一片绿”,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清明节更加“清明”,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