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高校操场收费,谁该为此埋单
刘雪松
//www.workercn.cn2016-11-02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场地资源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钱。以社会福利的形式,由政府部门补贴给学校,再让市民以福利的心态去享受,到那时,学校和市民还会感到为难吗?

  免费对外开放的上海理工大学田径场,而今开始收费了。这让周边市民颇多不满。尤其是上海理工大学办的这张充值卡,每张110元,进场10分钟以上按每小时15元收费,市民觉得承受能力上玩不起,也觉得大学这种做法是“玩不起”。

  仔细对照上海理工大的这份告示,免费的午餐还是有的,不过是限定在“每周一至周五8点到9点,冬季17点后,夏季18点后”,其余时间不对外开放。“周日及寒暑假白天”,学校田径场可以开放,但须收费。

  免费的时段是鸡肋,收费的时段却是市民锻炼的黄金档。上海理工大学的算盘,打得还是有点精的。对此校方解释,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一个相关文件规定,这个免费的午餐必须得给,更何况还需要管理成本;并且,此前因为田径场无序开放,还频繁地发生外校人员与本校学生的冲突。

  从学校免费与收费的时段设计来看,场地资源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钱。一边是闲置的体育场馆与设施,一边是生活和运动空间更趋逼仄的市民,对于这些运动资源的“眼馋”;一边是实实在在的管理成本和可能带来的责任风险,一边是市民希望为自己提供一份健康福利。这些矛盾,不止上海,全国许多城市几乎都在面对。

  尽管在政府部门牵头下,已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拿出一定时段、场地提供给社会,但是一纸指导性文件,基本还停留在“义务”提供阶段。这应该是学校等一些机构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毕竟出场地也就罢了,还得搭上人力,还有设施的损耗,更需要管理人员节假日加班,一个尴尬的局面由此而生——表面看,更多的大门在打开,但市民依旧觉得不解渴。

  上海理工大学与居民之间的这场运动“交易”,实际上是拥有体育运动场馆与设施的一方,试图突破指导性文件盲区、解决现实尴尬的一次试水。收费高低暂不论,这也终究只是权宜之计。

  从长远来看,包括学校在内的体育场馆与设施,科学合理地向社会开放,应是缓解城市居民日常健身困难的各种途径中,最省钱、最省事、最省心的一条出路。但是这条路,不该由经济杠杆的方式,由拥有资源的校方与渴望免费午餐的市民这两者来解决。一方面,双方的议价能力不在同一个基准线上;另一方面,在城市运动健身的配套设置上,相关部门给民众的欠账也足够多。

  2014年国务院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出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近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也有常委会委员、地方和社会公众提出,大中小学的文化体育设施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也应当向社会有序开放。

  既然是“国家战略”,既然民众呼吁很高,从“国家战略”的投入中拨出一点资金,这些困难恐怕就不是个事儿了。以社会福利的形式,由政府部门补贴给学校,再让市民以福利的心态去享受,到那时,学校和市民还会感到为难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