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黄山复名徽州:是对历史和文化的敬重
毛开云
//www.workercn.cn2016-06-01来源: 南方网
分享到:更多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现在的安徽,是取安庆之“安”、徽州之“徽”作为省名,可见徽州的历史地位之高和文化意义之重大。因为发展旅游,在1983年和1987年的两次行政区划变动中,徽州改名黄山。有人说,这在当时有一定合理性,也符合当年实际需要;也有人说,这给徽州百姓和热爱徽州文化的人们留下了难以平复的伤痛和遗憾,是行政区划史上的一大败笔。

  1998年4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李辉的《可惜从此无徽州》,呼吁将黄山市恢复旧名徽州市。今年4月,李辉再次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呼吁复名徽州……李辉一再呼吁复名徽州,看似有点文人的固执和迂腐,实质是对历史和文化的敬重。

  徽州距离现在有近千年历史,而黄山仅有30年历史。中国是一个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民族。历史不应该被忘记,更不应该消失。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让历史消失就会陷入虚无主义怪圈。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学术界对徽州文化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上世纪80年代后更趋火热,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与敦煌学和藏学一同被誉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徽州改名黄山后,旅游价值体现出来了,旅游收入大大增加了,但徽州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却失去了,这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当下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发展旅游必须要有文化作支撑。文化是旅游之魂,没有文化,旅游只会成为空壳。现在的风景名胜区,尤其是4A、5A级景区,旅游早已不是单一的存在,文旅融合才是大众旅游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朝闻道,夕死可矣。徽州改名黄山,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在不适应时代发展了,应该复名徽州。并不是所有的地名都要恢复,地名改来改去,劳民伤财折腾人。但是,对于那些最重要的、最有历史文化象征意义的地名,能恢复的要尽力恢复。李辉说得好,安徽取名来自安庆和徽州,没有徽州,哪来安徽?复名徽州,安徽才有根基和底气,黄山风景区旅游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