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博物馆:走出寂寞也需矜持
晓桔
//www.workercn.cn2016-05-18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近来的博物馆新闻不少。电视节目“跑男”选杭州博物馆做拍摄地,几位明星跑动的场面让不少观众批评。南京博物馆把国宝级建筑大成殿免费借给一个地产商开发布会,影星成龙“坐镇”,结果因未报批而馆长被停职。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在电视节目《开讲啦》中表示不喜欢在博物馆拍照的人,一句断章取义的“我感觉在博物馆拍照的都很傻”受到争议,等等。

  杭州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这种举动,应该是它们希望走出寂寞的一种努力,但是考虑不周,控制不严,博物馆毕竟首先要考虑藏品的安全。陈履生馆长说的其实也是博物馆文化功能的发挥问题,有些人进了博物馆就把拍照当成主要任务,作为“内行”的馆长难免觉得本末倒置。

  这些年来,我们一方面看到类似故宫这样的博物馆霸主主动求变,不仅曝光频繁,还依靠文创产品成了文创劳模;另一方面,则是相当数量的一部分博物馆或因为冷门少人得知,或因不善宣传、管理落后,难以发挥出相应的社会价值。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天都在增加一个博物馆,而且和首都机场航站楼一样,面积越建越大,但是我们的博物馆在世界排名却不高,有愧我列祖列宗。本人家乡赶时髦也兴修了市区两级博物馆,在下喜不自胜,回乡后特意前往参观,结果被告知市级的常年不开放,有价值的展品都锁起来啦;于是转向区级博物馆,尽管是免费,结果偌大的馆中只有在下区区一人形影相吊,还成了诸位管理员眼中的“展品”,场面那是相当尴尬。

  “博物馆是文化的祖庙”,其实,文物在过去无非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锅碗瓢盆,是梳篦妆奁,笔墨纸砚……和人相伴相随。博物馆是左手过去,右手现在的连接物。但文物无言,只会默默迎接你的关注,等待你的欣赏,它需要人为它代言发声。在人们文化需求旺盛的今天,博物馆应该走出这种主观和客观原因造成的寂寞境地,需要突破过去仓库保管员的定位局限,多从艺术教育、艺术普及等方面入手。比如就着如今的收藏热,博物馆就应该成为市民阶层的文化伴侣和文化课堂;此外,也需要主动和互联网+时代拥抱,多做形象推广,“让全市人民都知道”,万勿如鄙乡那样,由于参观量低,干脆沦为政绩工程。

  但同时,这种开放,如前所列杭州博物馆及南京博物馆,也不能失去原则。博物馆可以刷存在感,但更多应该依靠自身的藏品和文化实力,和企业、媒体的合作玩票可以,但不能一旦走下绣楼就忘了大家闺秀应有的矜持。文物的安全,自身的社会文化启蒙责任,始终应该是博物馆的首要责任,面对商业诱惑,也需有一份自尊。毕竟,一个如同菜市场一样的博物馆,和一个死寂的博物馆,从其价值发挥上,其实并没有区别。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