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朱昌俊:“最寒碜”局机关需要去道德化评价
//www.workercn.cn2015-10-29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湖南炎陵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近日被曝“最寒碜”:办公楼是一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两层砖木旧瓦房,墙壁大都没粉刷,有的窗户是纸糊的,十几间办公室只有一台座机,冬天用火盆取暖,院内无厕所……这么一个“寒碜”的机关,在为民办事上却一点也不寒碜,该局已经连续14年获评县文明单位。(10月27日《株洲日报》)

  这般无厕所,连窗户都用纸糊的县经信局,置于豪华办公楼屡见不鲜的大背景下,难免让人产生“道德审美”上的亲近。事实上,在媒体的报道中,该办公楼也本就是以正面典型而出现的这些直观感受是否足以真的能够公平衡量一座“最寒碜”局机关的全部真相?很显然,这些都仍是一种表面化、浅层次意义上的道德化评价。无论是广受诟病的豪华办公楼,还是类似的最寒碜局机关,至少在外表上,他们都属于一种例外,意味着一种非常态。

  我注意到的一个细节是,报道中提及办公条件如此简陋,是没钱吗?所给出的否定回答依据是:“其实,该局每年经手投入工业园区建设的资金就有两三亿元。”这样的依据看似让人信服,但却不自觉地蕴藏着某种逻辑暗示。一个部门经手多少公共资金就必然与办公条件存在关联吗?难道一个部门的办公楼标准要与它所经手的资源多寡为准?这般认知岂不是坐实了“部门利益”的正当性?

  由最豪华办公楼到最寒碜的局机关,这类现象背后所蕴藏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办公条件乃至办公楼的建设标准,是否真的受到制度化的严格管控?为何同一个地方的政府办公楼在现实中会相差如此之大?诚然,靠着部门领导的“节俭”,可以沉淀出一个最寒碜的办公楼,但那些最豪华办公楼的诞生,又何尝不是领导意志的产物?

  官员也好,政府办公楼也罢,仅靠外表来“识别”,从来就具有太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近年来一些官员的“意外”落马,某些最破办公楼“真相”的暴露,都无不说明了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当我们从正常的渠道了解官员和办公楼实情的机会越少,就越会迷恋这种从外表出发的道德化判断,要么陷入盲目的抒情,要么变成完全不信。要避免这样的两极化,只能让制度化、常态化的权力监督运行体系来说话。任何的例外和非典型,都值得多思量一番,我们终究也只能从确定的制度安排中,才能获得对于权力运行的稳定期许,一座“正常”的办公楼的获得,同样如此。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