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朱永华:“洒水治霾”是在饮鸩止渴
//www.workercn.cn2015-08-24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更多

  近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均值1/10的缺水之城郑州,为降尘治理雾霾,市区洒水日耗3.5万余吨,此举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引发市民持续热议,质疑声众。记者采访获悉,洒水所用水几乎都为自来水管网中的南水北调水。有专家认为,洒水降尘治霾扬汤止沸,洒水对扬尘有作用,抑制不了雾霾,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实现花费与收效的平衡(据8月23日《中新网》)。

  要说建筑施工、拆房拆楼、渣土车频繁经过的路面等,在久晴无雨的天气下,容易产生扬尘,动用洒水车喷洒一下,或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果一个城市,想通过满城洒水来除尘降霾,不仅仅是得不偿失,会造成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影响市民群众的正常出行,也是极其愚钝的举措,同时,也是对环境污染治理极为消极的表现。特别是对像郑州市这样缺水的“旱城”,不去想方设法采取科学措施对污染源头进行整治,却用极其宝贵的南水北调水源来满城频繁洒水,更显得极为荒唐。在节水意识普遍增强的市民群众眼里,受到普遍质疑更不足为怪。

  政府依法行使公共权力,对事关公共利益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最基本前提应当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尤其不能“顾此失彼”,城市治污除霾虽不属于“靠科技”,但也不是简单洒洒水就能解决了的,而应着眼于污染源头的治理,即对各种污染排放进行有效控制。即便洒水可以起到降尘治霾效果,如果对污染源头管控失效,洒水不但治标不治本,正如专家所言,也是在扬汤止沸。甚至有纵容污染排放之嫌。更何况,一是洒水对降尘治霾效果甚微,二是郑州本来就是极度缺水的城市,用于洒水的水源均是来自南水北调生产的自来水,不但代价高,每天将数万吨白哗哗的自来水白白泼洒掉,且不论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更是对水资源可持续有效利用的极不负责任。而据测算,仅为城市“解渴”,现有的供水资源也只能满足到2020年,5年之后郑州依然会面临缺水压力,如此“泼洒”下去,霾没有治好,城市“喝水”恐都会成问题。

  显然,空气污染需要有效治理,节约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同样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可持续发展,二者之间既不必要取其一,更不能顾此失彼。在“洒水治霾”的背后,虽然有改善城市空气环境,保护市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善意,但其中更有应对污染压力的急功急利心利,甚至不排除目光短视的拍脑袋决策。为了降低用水费用,水龙头出现任何跑冒滴漏,居民家庭都会心痛不已,自来水价格频频看涨更颇受群众吐槽,政府每天却将一车车自来水“白白泼洒掉”,所耗费的公共资金就达到10多万元,这不仅让群众看着心里添堵,更会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诚意产生怀疑。而且,如果将这些资金投入更科学的用在治理污染排放或加强监管等方面,不但能收到治本的长期效果,从节约水资源角度无疑更“划算”。

  尽管郑州市城管局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提高洒水频次,也是为了配合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下一步将集中购置吸尘车辆,对扬尘较为严重的路面先吸尘,再机扫和洒水,以节约用水,并且随着市区中水管网的建设,逐步用中水替换自来水进行路面喷洒。这一回应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依然延续着“扬汤止沸”的思路,城市和道路扬尘乃至空气污染,全部靠“吸”靠“扫”靠洒水都只能是在饮鸩止渴。如何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减少扬尘杜绝超标排放强化污染源头治理,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否则,只能会偏离科学正确降尘治霾越来越远。(朱永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