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封寿炎:“优衣库事件”,别把荒唐当热闹
//www.workercn.cn2015-07-16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夜之间,“优衣库”的试衣间已经海啸般席卷网络。一对青年男女在北京某优衣库试衣间里拍摄的不雅视频,如烈性病毒般快速传播;更有无数段子手借题发挥,营造出一场戏谑狂欢式的营销大战。

  “优衣库”有没有“病态营销”,需要调查确认。而就在警方刚刚介入调查之际,由此衍生的大规模“病态营销”已经蜂拥而至。酒店说,“请去酒店”; 健身会所说,“没有好身材,别去试衣间”;电商网站上迅速出现“男女主角同款系列”;连专科医院都加入进来,讨论“时长”和“避孕”,开展医学科普并提供治疗建议……

  事情发展至此,引爆舆情的真正爆点已经不是不雅视频本身,而是借由视频展开的商业营销狂潮。在“谁获得了眼球,谁就获得了金钱”的眼球经济时代,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营销机会——禁忌的内容,广泛的传播,轰动的效果,在无数目光聚焦的舞台上,让自己的品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登台亮相——有谁愿意错过这场“狂欢盛宴”呢?

  即使不去质疑商家的动机和道德,光是这种争夺眼球的竞争方式,就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通过正规渠道发布的商业广告,要接受法律约束和行政部门监管,哪怕千方百计打擦边球,都不至于赤裸裸挑战公序良俗的底线。但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布的广告,尤其是隐藏于戏谑段子、图片之中的软性广告,却很少受到约束。虽然优衣库坚决否认恶意营销的质疑,但在客观上,这起事件确实让它的商标品牌得到广泛传播。有人估算,这段视频客观上已经给优衣库带来了高达1200万元的广告价值。优衣库甚至从来没有因为任何事情,能够像现在这样“荣登”各种新闻头条。有人甚至认为,这起事件有可能让优衣库在股票市场上增加收益。这样一种“坏的示范”,会不会引起“比坏的竞争”?谁能保证不会有其他商家,策划一起更加大胆、更加轰动的丑闻来营销呢?

  自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普及之后,精明的商家已经开始大幅削减传统广告的预算。因为自媒体上的广告,有可能比传统广告更自由、更廉价、更有效。在法律没有明确界定,或者执法部门无力完全覆盖的地带,就形成了乱象丛生的灰色地带。策划轰动性事件,然后通过自媒体推波助澜,成为屡见不鲜、屡试不爽的营销手段。在某些领域,这甚至已经成为一条庞大而隐秘的利益链条。对于这些新生事物,法律与社会、伦理与道德,似乎都远未做好应对的准备。

  优衣库不雅视频事件的最新消息,是警方已经介入调查。即使调查结果证明,优衣库在这起事件中无需承担责任,也不能热闹一场,就此了事。真正的挑战在于,我们能否防范下一次“优衣库事件”,杜绝那些形形色色的搭车营销、恶意营销?一时的热闹总会散去,但对这场荒唐闹剧的反思却绝不该轻轻带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