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人大报告为何成了“五言诗”
本报特约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5-02-13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应当是一篇“应用文”,而不应当是一篇“文艺文”。当一个地方的人大工作报告写成了“五言诗”,我们且慢为这种盲目的“改文风”点赞,而应当警惕其背后形式主义的泛滥,并须追问人大工作是否失职失责。

  “时移人未换,尽责又一年。报告心里话,工作开新篇。九次常委会,履职不间断。部门作报告,会前频调研。报告廿三篇,集体来把关。集思并广益,依法行使权……”近日召开的山西运城盐湖区人代会上,盐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治作的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采用“五言诗”的格式,在人代会会场内外引起热议。

  一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各级人大依法履行职权的重要场合,人大常委会主任所作的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承担着向人代会并向全体选民汇报工作、总结得失、制定新的工作任务的职能,是人大机关最重要的年度政治报告。这个政治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认真的调查、典型的事例、适当的数据、客观的分析、深入的思考、周密的工作部署以及对未来的战略前瞻,这些都内在地决定了,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应当是一篇“应用文”,而不应当是一篇“文艺文”。以此标准对照盐湖区人大常委会的“五言诗报告”,不能不说,它不但在形式上是“不像样”的,在内容上也是“不像话”的。

  当地媒体刊文,盛赞盐湖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开文风创新的先河”,称其“内容别开生面,语言喜闻乐见,讲的是盐湖区的事,说的是老百姓的话,导引的是好作风,传播的是正能量”。这样的赞誉见诸当地媒体,并不让人奇怪,却实在不可当真。虽然说,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充斥大话空话、官话套话,的确需要下大气力改文风、转作风,但改文风、转作风的目的,是要改掉不说大话空话、官话套话就不会说话的习惯,转为用生动的事实、具体的数据说话,对人大履行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等法定职权进行自我审视,提请广大选民对人大工作进行监督评判。如果背离了这个目的,如果是为了改文风而改文风,其结果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盐湖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改文风的结果,是把原本应当庄重严谨、规范简洁的政治报告,改成了一篇简单机械、空洞虚浮的五言诗。为了凑成统一的五字一句,为了通篇押an韵,一些所谓涉及“行政监督、经济发展、三农惠民”的内容,只能写成“下功搞监督,广纳民意见。作风求务实,敢于唱红脸。费功建制度,规范来行权”、“农业示范园,入门全看点。牌子国家级,果真不虚传。棚里满眼绿,忘记冬日寒”之类的唱词,从中虽然能够看到作者“平仄掌控、措辞拿捏、文本把握、文字驾驭”的功力,却看不到人大常委会一年来所做的具体而微的实际工作,更看不到人大常委会对工作的总结和对依法履职的思考。这样的“五言诗”再怎么“诗韵依然,朗朗上口”,作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也是不合格的。

  反对形式主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反对形式主义特别需要避免的一种倾向,就是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致使形式主义以另一种形式回潮,沦为新的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之所以回潮,主要在于对原有的形式主义缺乏客观认识和把握,同时缺少实际工作的内容、做法、经验和实效,因此不知道该用什么武器来为形式主义矫正纠偏,不知道从何入手推动形成实事求是、苦干实干的风气。形式主义以各种形式回潮,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某些公权机关实际工作的缺失和荒芜,这个“公开”的秘密发人深省。

  当一个地方的人大工作报告写成了“五言诗”,或者政府工作报告写成了一篇抒情散文,我们且慢为这种盲目的“改文风”点赞,而应当警惕其背后形式主义的回潮,并须追问人大和政府工作是否失职失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