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叶祝颐:高中生不堪学习压力自杀的沉重拷问
//www.workercn.cn2014-09-24来源: 东南网
分享到:更多

  9月22日零时10分左右,湖南临澧一中两名高一男生相约从学生宿舍5楼跳下。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后确认,游某当场死亡,龙某仍有微弱呼吸,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警方通报称,已查明两名学生系因“不堪学习压力”相约跳楼自杀。目前,校方及相关部门正在调查事发时两学生心理状况,尚无明确结论。(9月23日《京华时报》)

  两名花季少年因为高中学习压力大相约自杀,听罢这样的消息让人痛心不已。两个家庭从此阴阳两隔,家长撕心裂肺的痛苦我实在不忍描述。应该说,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教育体验是两名孩子跳楼自杀的重要原因。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学习环境变了,课程难度增加了,特别是重点中学,尖子学生如云,学习竞争更为激烈,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产生心理落差在所难免。问题是,面对孩子的心理波动,家长尽到了责任没有?老师做了心理疏导工作没有?家长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学校重视学生心理疏导、调适工作,打开学生的心结无疑很重要。

  但是,换个角度看,学生不堪学习压力自杀不仅是心理问题惹的祸,更是对当下应试教育体制的控诉。应试教育误导了孩子,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少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减负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教育部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不少“减负令”。应该说,在教育部门的重视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也有所改观。但学校对减负到底会重视到什么程度呢?再说,学校不抓升学率了,家长也未必买帐。因此,给孩子减负的关键不在于下达多少减负令,而在于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扎实推进减负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

  其实,教育者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不是不懂,为孩子减负的办法并非没有。从中央到地方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推进减负政策。改革中考制度、高考制度……一些减负令描绘的愿景很美好,但是“减负令”再漂亮,关键还在落实。如果没有配套措施跟进,再好的减负令也可能事与愿违、变调走样。

  正如某教育官员所言:“由于减负牵涉的问题和环节涉及到教育最深层的内核和导向问题,改革起来相对困难。”尽管国务院最近提出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比如,高考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等等。但是,高考不分文理科,也意味着学生整个高中阶段文科、理科知识都要学习,而且高考也要参考高中三年学业水平成绩,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增加还是减轻,有待观察与验证。在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还要依靠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当下,孤立地谈减负殊为不易。不仅是学校与老师不愿意“减负”,家长也普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身体方面只考虑增加营养,至于孩子的课业负担,即使家长心疼孩子太累,学校嚷嚷为孩子减负,但是为孩子的前途着想,并不愿意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一道道减负令的实际效果往往被应试教育消弭得所剩无几。

  在我看来,学生不堪学习压力自杀,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的真实写照。在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的当下,考试成绩是一名普通学生升学的通行证:考试成绩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学生的命运,也是老师身上难以摆脱的紧箍咒。学生成绩,还是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老师,家长对学校进行教育评价的硬指标。特别是高中学生,面临三年以后的高考,功课任务更重。学习成绩跟不上不仅心理有落差,也意味着三年以后很难上一所心仪的大学。

  因此,面对学生“不堪学习压力自杀”的“血泪”控诉,如何减负是一个具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减负令如何契合教育现实,减负指标如何执行,如何监督与问责,都应有周到的制度安排。除了出台减负令以外,教育部与地方教育部门还应健全教育监督机制,改革教育评价手段,淡化升学率宣传,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与应试教育压力下解放出来,让每一名学生都受到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快乐、健康成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