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张敬伟:别放任“考霸”将考场变成游戏场
//www.workercn.cn2014-06-25来源: 山西晚报
分享到:更多

  在本溪市高级中学众多高考生中,刘丁宁无疑是特殊的一位。她是去年辽宁省文科佳绩考生,今年弃港大复读的她再次延续了这种强势——高考文科成绩666分。(6月24日《华商晨报》)

  看得出,当地媒体和全国舆论是以艳羡传奇的调子来报道这位考生。这不奇怪!高考季,舆论场和公众热衷于给“状元”锦上添花。习惯将其塑造成典型,作为普通人垂范的标杆,这具有正激励的效应。但在功利化高考和追慕功利的社会文化语境下,“状元”的舆论发酵,却充溢着直接狂热的逻辑,宣示着一种价值观的粗暴与疯狂:分数第一,状元至上。以至于,舆论场直接将高考高分者称之为“考霸”。

  现行高考体制,“考霸”的高分传奇,也算是次优公平下的无奈结局。若旁观的舆论冷静理性,旁观的红尘眼平心静气,“考霸”纵然多了些娱乐功利习气,但依然还有正激励之功效。

  在众多“考霸”中,刘丁宁无疑是特殊的一位。因为她不是应届“考霸”,而是往届“考霸”——去年考上了港大,且校方提供了72万元的奖学金。这意味着,她在去年就是“考霸”中的“考霸”,令当时众多“考霸”自愧弗如了。循着寻常逻辑,她若踏入港大校门,去年的传奇也就烟消云散了。

  吊诡的是,她被港大录取,却因心系北大而重读。这一决定,对考生个人而言,或是体现人生理念的执着,本无可厚非。但从高考制度的设计而言,她的选择却是荒唐和轻率的,因为她浪费了去年的高考资源,也挤占了今年的高考资源。更重要的是,因为她是“考霸”,她不仅褫夺了去年一位天才考生的港大理想,也挤占了今年一位高分考生的北大名额。

  为了自己的理想,灭了别人的理想,自私;搅乱了两年高考资源配置,不公。因而,“考霸”卫冕成功,一个人的成功之喜折射了高考资源被调戏而失序的不公,说其是高考制度的恶质标本,并不过分。

  有人将这种“考霸”调侃为“考渣”——言粗但理不粗。尽管如此,笔者仍然不愿用这种欠厚道的修辞去形容这位女考生。毕竟,是制度设计的瑕疵让人有了往届再考的趋利选择,也给了“考霸”实现最高理想的机会。正如范进中举,是吴敬梓对科举制度腐朽的鞭挞一样,舆论场也应脱离对 “考霸”浅尝辄止的赞与毁。所以,人们应从对“考霸”个体的评价,转向对高考制度的考问,才能让高考资源配置更均衡,分配更公平。

  高考制度比以往更开放,每年都有特殊考生参加高考。这些开放措施,值得点赞。譬如一些高龄考生,并不会影响高考录取,也不会导致高考资源失序不公。对于往届考生,考不上多考几年,也无可厚非,高考制度应该给予再考机会。但是对于过线投档被录取不上的往届生,应该划定制度红线。其实,有些省市区,对于此类往届生再考是有限制的,譬如第二年不予录取,比如规定多少年内不予再考等等。

  在完全开放或由高校自主招生的高考制度设计下,考生有完全的选择自由。但是在当下的高考制度下,不可以给予“考霸”们变成“考渣”的机会。放任“考霸”将考场变成游戏场,是对其他考生的伤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