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唐 伟:安置房成“纸糊”,责任不能含糊
//www.workercn.cn2014-03-25来源: 武汉晚报
分享到:更多

    作为河南省首个村民高层安置房,洛阳市福民一号小区因质量问题,被媒体曝光。有不满的村民在网上发帖称,“地面开裂、墙体掉灰,已经铺了地板砖的厨房、卫生间防水要重做,每家还都是清一色纸糊的门,至少2万个,这也算交工?”(3月24日《北京晨报》)

    安置房是民生工程,质量是获得民心民意最基本的要件。然而“地面开裂、墙体掉灰,用纸糊门”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被安置者,也让安置房无法安置,民生工程成为伤心工程。更让人无以接受的是,经过整改之后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负责质量检验质监站长居然回答说,“如果参建各方认为质量合格,就可以。”意即质量把关只问过程不看结果,只重程序不计后果,或许正是这样的责任沦陷,才导致安置房形同纸糊。

    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建设再到验收,主管者、承建者和质监者各自分工明确,可谓环环相扣。只要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下一个环节都可以及时发现。如果大面积出现共性问题,比如水泥量过低,房门质量不达标,卫生间漏水等,这些在监管过程中不但未能发现,整改之后还居然通过了参与单位共同验收,责任如此含糊而暧昧,想不出问题其实都很难。

    众多事实说明,责任含糊不清的背后,往往都有着某种利益关联。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建筑质量,能够堂而皇之的通过验收,本身就是一份具名的举报信。这其间除了追问有没落实责任之外,还应追查没有权力寻租和腐败等行为。

    实际情况或许比想像中还要糟糕。保障房成豆腐渣,一家监理公司说出了其中的奥秘:表面上质量有十几个部门检查验收,实际上主要的验收程序都是纸上完成的,质监部门只监督验收程序是否到位。其他如住建、城建等也只是对程序进行监管、备案盖章,而没有实质性的监督。真正对质量实际把关的,却是建筑公司雇来的监理公司。把关责任如此倒置,建筑质量安全如何得到保障?从而才出现了不合格整改之后,依然是“程序合格即可”的荒唐。

    程序合法成为管理者的挡箭牌,也为得过且过和舞弊营私提供了机会。安置房成“纸糊”,表面上是建筑质量的验收机制出现了问题,实质上还是责任追究没有到位,让失职渎职行为大行其道。唯有对每起建筑质量事件进行刚性的问责,真正厘清建设者、主管者和监管者各方的责任,让失职失责和营私舞弊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起到遏制作用。同时,还应对建筑质量实行质量终身制,做到责任明确不含糊,问责严格不打折,才能让保障房真正发挥保障作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