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外卖是美食“杀手”还是美食“帮手”
叶健 俞雅芸
//www.workercn.cn2016-08-26来源: 中国—《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今外卖已成为不少年轻市民的“刚需”,有人甚至笑言,“前半生的饭是妈给的,后半生的饭是外卖给的”。不过,也有人犀利地指出,外卖正在成为摧毁美食的杀手,“因为外卖餐饮的质量无论如何改善,改善的上限仍然远低于堂食餐饮。”不过,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更像是对美食定义的曲解,也是对外卖行业的苛求。

  外卖并非新生事物,只是随着互联网时代订餐的方便快捷而被迅速“发扬光大”。外卖平台的“跑马圈地”,让餐饮外卖快速普及。不过即便如此,外卖在整体餐饮消费的比重还是不高。2015年,中国大陆全年实现餐饮收入超过3万亿元,但是同期中国大陆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交易规模才刚过450亿元,占比仅为1.5%。即使未来几年里,外卖行业依旧高歌猛进,参照电商之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也不过10%多一点。如果仅因为这1%~10%的外卖质量不佳,就认定美食被外卖摧毁,甚至拉低了餐饮业的整体水平,恐怕难以让人信服。

  此外,外卖的市场容量也非常有限,并非人人都会用外卖来解决就餐问题。对于中国人而言,吃饭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很多办公桌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在饭桌上就容易解决。而叫外卖的场合则相对有限,大多是因为天气、因为时间、因为地点等客观原因。消费者在叫外卖的时候,可能不会以美味为第一要求,但是不代表这些消费者除了外卖就没有其他选择,更不代表他们对美食毫无追求。

  外卖之于餐饮,恰如电商之于实体门店。我们不应该将其视为水火不容的对手,实际上这两者是互相弥补的关系。让消费者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通过互联网红利让自己想要的东西触手可及,无论这是食物还是衣服。事实证明,电商没有降低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实力,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质疑外卖降低了中国餐饮业的水平呢?实际上,我们更应该感到庆幸,因为网络的出现,我们可以买到本来买不到的东西,可以吃上原本不会吃到的食物。

  而且,随着外卖的普及,会让人们发掘美食变得更容易。因为口味不佳的餐厅更容易关门大吉,人家宁愿等着半个小时的外卖,也不必勉为其难地去对面的难吃的馆子。而且得益于公开透明的评价体系,美食的口碑变得易见易得,自然更容易广泛传播。所以现在大家去陌生城市旅游时,也很容易就找到当地久负盛名的餐厅,这也要归功于互联网红利。同样得益于外卖,餐饮业不必太受限于厅堂大小,不必再焦虑于攀升的房租,可以集中精力精研美食,因为食物做得好总能卖得出去。例如全聚德就在其2016年规划中明确要求增加mini小店、并将原有大店改为小店,并以自配送及与外卖平台合作,大力拓展外卖市场。

  当然,必须承认的是,由于外卖平台的飞速成长,不少无照餐饮混杂其中,但这是成长中的阵痛,不能因噎废食,乃至于抱怨外卖摧毁了美食。随着媒体的曝光、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提升,那些肮脏的“美食”早晚会被无情抛弃。借助互联网的红利,我们这一代人的口福可能会远超前人。毕竟,谁能说现在的饮食水平反倒不如二十年前了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