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背景调查”成生意是讽刺也是提醒
吴左琼
//www.workercn.cn2016-05-26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多达3成的简历存在造假情况,很多人都在“工作经历”这一项当中撒过谎……近年来,求职者在简历当中的一些“小动作”,逼得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得不花钱、花力气去做员工的“背景调查”,甚至委托第三方机构像私人侦探一样去“侦查”对方的底细。(5月25日《北京晚报》)

  正值毕业季,就业必然成为热门话题,而与就业息息相关的“简历造假”似乎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学生会干事摇身一变“学生干部”、共青团员“眨眼”成共产党员、短期培训幻化“名校毕业”……在众多学子中甚至流传这样一句话:“简历不作假,典型一大傻”,“掺水简历”比比皆是,引发了很多企业HR的吐槽。这种情形之下,“背景调查”已经成为一门生意,有专门的机构和从业人员,不得不说,“背景调查”是被逼出来的“智慧”。

  据调查机构数据显示,求职者过往的工作经验虚构的比重比较大,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首先,害怕实习经历、获奖情况过于简单,缺乏竞争力。其次,“就业难”的语境下,企业往往过分苛求求职者的工作经验,求全责备,设定一些超越岗位实际需求的用人条件,提高用人门槛,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想获得工作机会,往往迫于无奈,编写相对“光鲜”的经历。第三,是失信成本太低,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即使有被发现的可能,其损失相较于造假的“机会成本”,很多人还是愿意为之孤注一掷。

  学校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更应关注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把好“简历”关,探索建立学生电子档案,供用人单位参考。同时,也希望用人单位给初出茅庐的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减少就业歧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