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金 备:无论怎样“变”与“辩”,劳模精神不能变
//www.workercn.cn2015-03-26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再有几天就进入4月,人们向五一劳动节走去,5年一度的评选、表彰全国劳模将进入倒计时。中工网在社区互动版块推出一个颇有意思的《话题征集》栏目:新时期谈劳模之“变”与劳模之“辩”。小编开篇指出,“‘劳模’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价值标签,社会在变,时代在变,劳模精神是否也要变?”请广大网民围绕此话题有话直说。

  参加讨论的网友各抒己见。笔者认为,时代改变着评选劳模的标准,可劳模的精神若是改变,劳模现象的积极作用会否受到影响?

  中国的劳模现象最早出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许当初评选劳模十分简单,生产任务完成最好的就是劳动模范。而劳模现象和影响力壮大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十多年里,劳动模范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力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劳模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正是劳模现象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人们总结劳模精神是什么,工会把劳模精神总结为6种精神的聚合: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而改革开放之后,劳模评选的标准也在与时俱进。

  可是,与时俱进的劳模评选,如果使劳模精神改变,那么劳模对人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又会如何?记得曾读过一篇新闻稿,描述新时期出现的新劳动模范队伍结构的“可喜变化”,评选的劳模学历大幅度提高,劳模队伍中企业家人数大幅度增加,崇尚的不再是吃苦耐劳而是所创造的财富。只是在这“可喜的变化”里,却出现了劳动群众对劳动模范敬佩不如从前了。老百姓能记住的劳动模范,是从前的老劳模,是来自一线的劳模和科技人员,因为他们身上会有感人的故事,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感动。

  新时期各种新观念和价值观相撞,对“向钱看”的推崇渗透社会生活中。社会分工,一线劳动者如金字塔的底基,而企业家就是塔尖。劳模现象使劳模称号成为伟大的荣誉后,新时期新变化使劳动一线的优秀分子当选劳模的机遇却相对降低了。以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对劳模评选,干脆规定一线职工和农民的比例不低于50%,企业家劳模比例不得超过10%.但物欲横流冲击着评选劳模体系,有的地方就发生过评选劳模弄虚作假,企业老板为当劳模而临时改变身份一路过关。当人们欢呼劳模队伍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更多的有能力有学识会赚钱的精英时,劳动楷模的感染力却在劳动群众中减弱了。

  新时期评选劳模有新时期的价值取向,可忽略了已成为定式的劳模精神,恐怕劳动模范现象会褪色。其实,经济精英劳模,身上一样闪烁着劳模精神,但民众只知道其是有钱的大亨。劳模之“变”所产生劳模之“辩”,大概是人们担心劳模评选体系出现“唯利是图”,使劳模精神走样。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