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凌国华:看待“一胎焦虑”不能脱离社会转型背景
//www.workercn.cn2015-02-05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单独二孩”政策开始实施后,生二孩要面临的种种问题也不断显现。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1002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4.9%的受访者认为生二孩需考虑老大意见。对于生二孩,84.9%的受访者担心经济成本太高,59.9%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2月2日《中国青年报》)

  “二孩不是你想生,说生就能生”,暂且把生育二孩的医疗、教育等社会成本抛开不说,单是媒体曝光的“一孩”对“二孩”持抵制态度的新闻,无疑会让那些有“单独二孩”意愿的夫妇头疼了。不论是“13岁女孩以死相逼迫使父母放弃二胎”的极端,还是写下“永远第一喜欢大宝”的“生育二孩保证书”,都给“单独二孩”这个本就不轻松的话题罩上了一层更加迷离的面纱。

  “一胎焦虑症”当然是家庭问题,却不仅仅是家庭问题。第一个孩子排斥“二孩”,不仅仅是家庭教育不力的结果,更应放置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看待。具有特殊意蕴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至深至远。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从家庭结构开始,在医疗、教育、保障等社会层面,以及民众心理包括独生子女心理方面,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一直以来,“独生子女”被当成一种“光荣”,由此导致的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等有形资源向独生子女的集中,更给处于独生子女位置的孩子一种特殊的心理“优势”。

  “独生子女”政策高扬背后的劳动力资源丰盈甚至过剩,与“单独二孩”背后的近年来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迟滞,是人口政策调整不可忽视的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围绕人口政策一直充满各种各样的相互之间不乏冲突的声音,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围绕人口政策的不同社会群体的权益诉求。经济社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发展,带来的与民众之间的社会互动,需落实到具体的政策上来。

  拿“单独二孩”的公共政策来说,它所面临的,既有家庭层面的“一胎焦虑症”、各种各样的养育成本,更有社会层面的医疗、教育、保障等社会成本。当然,成本的另一面,是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背后必备的劳动力资源之永续发展。因此,之于“单独二孩”而言,无论是家庭层面的“一孩焦虑症”,还是社会层面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扩容提质,都不该忽视“社会转型”这个最明显的大背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