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张枫逸:雕塑植入广告并非洪水猛兽
//www.workercn.cn2015-01-16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北京地铁14号线望京南站的一组雕塑作品中出现了一些知名品牌的商品,这引起乘客争议:地铁雕塑也开始进行广告“软植入”了吗?这组雕塑的创作者,青年雕塑家柳青否认了这一说法,表示雕塑中的随身物品是考虑到每个人物的角色及性格而设定的,希望通过这些随身物品可以表现出真实性。(1月14日《北京青年报》)

  据柳青介绍,整件作品是没有“软广告”植入的,所出现的品牌是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的,觉得这些品牌的颜色非常适合构图,所以才加进去。然而,作者无心,观者有意。这组雕塑刚一摆上地铁站,立即有市民质疑这其实就是“软广告”。平心而论,无论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如何,公共雕塑呈现出物品品牌的做法,无疑会在客观上起到广告传播的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不要对这种创作形式说不?

  抽象和真实,是雕像等城市公共艺术品发展的不同方向。在一些雕像被市民抱怨看不懂的同时,青年雕塑家柳青却在追求作品的真实感与实效性。将生活中人们耳闻目睹的知名品牌,作为作品中人物的随身物品,为的是通过这一商品符号来反映人物的生活状态,拉近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从报道来看,不少乘客都会在经过雕塑时停下脚,感叹“这个太新奇了,看着跟真的一样”,并掏出手机摆出各种造型与雕塑合影。现实中,从人们穿着打扮的款式,到随身物品的包装,都会透露出品牌信息,如果拒绝雕塑中出现任何广告嫌疑,势必阻碍真实派雕塑作品的发展,使其创作者束手束脚。一件件作品都虚无缥缈到让人看不懂,不去反映最本质的生活状态,这难道就是质疑者想要的结果?

  当然,在广告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今天,或许雕塑真的会成为广告植入的下一个目标。但这也并非洪水猛兽,不是艺术品一沾上“广告”两字就充满了铜臭,俗不可耐。好的广告植入完全可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甚至对艺术主题表现起到烘托作用。就像北京地铁这组作品中,当乘客看到雕塑中的人物和自己使用同一品牌的化妆品,立马就会觉得冷冰冰的雕塑变得鲜活起来,不知不觉融入到作品中的那个世界中去。

  事实上,艺术和广告不是泾渭分明的两条平行线,一幅别具匠心的广告同样可以成为优秀的艺术品,扮靓这座城市。在欧美发达国家,广告牌甚至可以成为艺术旅游景点。美国洛杉矶一个名为《城市中的女性》的项目,就有免费地图标出每块广告牌的具体位置,指引游客进行环城艺术朝圣之旅。比如一则牙膏广告,画卷一角翘了起来,正被画中男孩塞进嘴里用力咬着;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覆盖上鞋子造型,就是环保运动鞋广告……类似户外广告牌的广告内容与周围环境融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过目不忘。

  雕塑植入广告,不管是无心插柳还是有心栽花,都不妨抱以宽容的态度去静静欣赏。只要恰如其分,浑然天成,能够带给人们一种美好的享受,一段安静的思考,这就足够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