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自由与不自由-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工媒聚焦

工作的自由与不自由

张田勘
2019-04-15 09:28:50  来源:北京青年报

  4月14日中午,马云发布微博再次谈及“996”工作制。他表示,真正的“996”不是简单的加班,不是单调的体力活,和被剥削没有关系;找到喜欢的事,不存在“996”这个问题;大部分成功或有追求的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官员、政治家基本上都是“996”以上的……(相关报道见A9版)

  要弄清“996”的真相,需要明辨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工作的自由与不自由。工作的自由与自由职业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自由职业换句话说就是灵活就业形式或自雇型职业,无单位、无固定工资、无固定工作间,例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等。

  不过,即便是有单位有固定工作时间的固定工作者,也有工作自由与不自由的区分,不需打卡签到的科研人员、有弹性工作的教师(有课就上,无课在家工作)等,就是固定职业者中的有工作自由或部分工作自由者。但是,固定工作者大部分是不自由的,他们要遵循固定的时间,在固定的场所,以固定的工作形式工作。

  对于大部分工作不自由者,主要是固定工作者来说,“996”当然是违背现代社会法律和文明的,即便是给了加班费,也是违法的。

  马云所说的“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官员、政治家基本上都是‘996’以上”的例子,这些人即便他们有单位有固定工作,在工作上也相对自由,很少受到监控、监管,即便有业绩、任务和考核之类的压力,但与工作不自由者相比,压力相对较小。如艺术家和作家等,既不存在什么考核和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形式也是高度自由,想怎么工作就怎么工作,想何时工作就何时工作。

  2012年,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王贤文等人以施普林格上科技论文的下载情况来分析各国科学家的工作时间,得出的结论是,科学家基本上没有周末;科学家基本上不分上下班;美国、德国、中国科学家的周末工作强度分别是平时的68%、64%、77%。

  对于工作自由者来说,工作只是一种生存状态,或者是打发和消耗时间的一种方式。由于工作自由者的工作特点,如需要不断思考和尝试,甚至半夜里获得灵感,有所思,也要翻身下床记下来,以免忘记,他们的工作时间当然是“996”,并且更多,除了吃饭睡觉,每时每刻都在工作,甚至睡觉也在工作,如开普勒做梦发现苯环结构。

  进一步,还要分析不同工作的“996”差异。按照罗伯特和莎伦在《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一书中的分类,世界上的工作(者)可以分为4类:雇员(E),自由职业者(S),企业所有人(B),投资者(I)。这4类工作者的工作动机和状态是不一样的,也有其追求的不同理想生活。

  雇员的心态是,我有一份工作;企业所有人(老板)的心态是,别人为我工作;自由职业者的心态是,这工作属于我;投资者的心态是,钱为我工作。可以看出,这4类工作者都可能有“996”,但动机肯定是不一样的。雇员是为了多拿钱而实行“996”,更多的是被逼迫,但其他3类人实行“996”更多的是自觉自愿,很大动机是把工作当作是为自己积累财富的过程,当然要拼命工作。

  从现代的情况看,大部分人都是雇员,都要打工,自由职业者、老板、投资者不过是少数,要求大部分雇员“996”工作,在本质上是有违人性和健康的。即便雇员为了多拿钱养家糊口而实行和服从“996”,对于打工者来说也并非福报和福气。

  真正的福报和福气是,人的生活和工作的自由,但工作的自由主要是建立在财务自由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财务自由,愿意加班工作是个人的自由,但不能受到强迫。如果所有人都能像工作自由者那样工作,“996”才不会是问题,或者是值得称颂的。因为,自觉自愿地每时每刻都在工作,既是在为自己创造价值和达到自我实现与成功,也是在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顾雏军案改判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顾雏军案终于迎来了再审宣判的时刻。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原审被告人顾雏军等人虚报注册资本,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资金再审一案进行公开宣判,判决撤销原判对顾雏军犯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定罪量刑部分和挪用资金罪的量刑部分,对顾雏军犯挪用资金罪改判有期徒刑五年。

  • 应记住单霁翔的不只是“金句”

    这几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成为了著名网红,他的很多金句在网上广为流传,被誉为“隐藏的段子手”。单霁翔厉害之处在于提到单霁翔,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的金句。确实,单霁翔有着很好的口才,他的很多讲话深得网友喜欢。比如,刚刚上任时

  • 激发向前一步的众力

    2月20日,南京邮政六合区分公司雄州投递部收到一封信件,寄往“六合县马镇区沟石村”,收件人为“王慰华烈士”(实为王殿华),并备注“该烈士(20岁)于1947年12月牺牲于菏泽战役

  • 赵立新言论暴露了一种危险的历史观

    4月2日,演员赵立新发问“日本人为何没烧故宫”,引发巨大争议。此外,赵立新还在微博发表了疑似美化日军侵华的言论祸从口出的赵立新,尽管深夜发文意图灭火,怎奈舆论怨愤滔天,说出去的话算是再也收不回来了。按照赵立新自己的解释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