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游戏的留守儿童玩什么?-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工媒聚焦

不打游戏的留守儿童玩什么?

邓海建
2018-08-06 11:11:20  来源:中工网—《劳动午报》

  四川省内江市高楼镇一个小山村,家里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的留守儿童,却能往游戏里充几百块钱。90后大学生农村支教老师苏叶通过一个游戏辅助软件给痴迷手机游戏的小新算了一笔账,截至目前,小新的游戏里已经充了1000多元了。“一块钱10点券,12308点券,他还有288块钱的皮肤!”(7月27日《中国青年报》)

  凡事总有辩证法,留守儿童的网游痴迷之症,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除了游戏平台疏于引导与防控,学校及社会在大文化供给上的短板,也是昭然若揭。放学了、作业做完了,孩子干什么?除了清苦的学业,还有什么文化消遣能拴住孩子的心?这些问题,很现实,也很容易被漠视。换个更直接的问法:你让不打游戏的留守儿童玩什么去?这已经不是“剪刀石头布”或者跳“马兰花”的时代了,电子化网络已经改变了千家万户的生活质态,指望靠屏蔽的思维禁止留守儿童接触网游等显然太不现实,真正的问题是,学校及社会等责任部门在大文化层面提供给留守儿童怎样的消费选择?

  这些年,数千万留守儿童生存安全备受关注。安全固然是底线的问题,但于此之上,还有精神与文化的需求亟待求解。把留守儿童从手机沉迷的失范中拉回来,教育等职能部门恐怕真要使出洪荒之力才行。让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充实更精彩一些,手机才不至于成为他们成长中的洪水猛兽。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鞠萍:做陪伴孩子们一辈子的知心姐姐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新京报独家专访了文体娱领域的四十位“先锋”人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创新和耀眼的成就。没有各种电子产品的年代,我们似乎都一样,每天放学跑回家,放下书包就坐到电视机前面蹲守少儿节目——《七巧板》和《大风车》

  • 翁恺获百万重奖,是对“唯论文”的纠偏

    浙大豪掷百万重奖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是对“唯论文是举”的考评体系的救偏补弊。翁恺获百万重奖,是对“唯论文”的纠偏8月3日,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线教师翁恺,因爱生重教、教学贡献突出,获“浙江大学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奖金100万元。这个奖是段永平校友于2011年设立的。

  • 让战旗闪耀青春荣光

    她曾是“美女学霸”,本科担任南京大学礼仪队队长,工作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入中山大学攻读研究生。她曾是“高薪白领”,因表现出色获得“金牌个人”奖。她是“博士军官”,毕业后入伍,历经5年磨砺,在“战风斗浪中历练成长”。她叫韦慧晓,郑州舰实习舰长,我国海军首位女副舰长,在万里海疆书写着无悔青春。

  • “结石宝宝”父亲索赔4000万美元离谱吗?

    4000万美元,表面看似不少,可如果站在一个孩子受害、无辜被关、妻离子散的父亲角度,郭利要求“不菲赔偿”的心情,并不难于理解。据封面新闻报道,“结石宝宝”父亲郭利日前发布《致雅士利(国际)乳业公开信》,要求雅士利集团兑现1000万美元的赔偿协议,另提出追加对其本人和家庭造成的伤害综合(精神)赔偿金3000万美元。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