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职业教育不应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岳燕林
//www.workercn.cn2016-09-23来源: 中工网—《山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的重要支撑力量,而技术工人的水平又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成为质量大国、质量强国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笔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在当前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呼唤“大国工匠”人才辈出的现实语境下,职业教育却并没有被提高到其应有的高度,仍处于不受重视、低人一等的尴尬境地,对此类现象应该引起反思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对职业教育的傲慢与偏见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受几千年封建残余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的影响,社会中一些鄙薄工人的观念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资本等非劳动性收入在分配中的比重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劳动的光环逐渐褪色,对蓝领劳动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似乎正在消失。即使是做有科技含量的技术工人,也觉得不体面、没前途。正因为如此,许多工人没有把精力放在怎样提高技艺上,而是琢磨怎样才能离开工人岗位。肯静下心来钻研技术、苦练内功的工人比例呈下降趋势。大家都不想当工人,职业教育自然也就备受冷落。

  现行的考试制度也对职业教育定位进行了错误引导。一般来说,按照考分从高到低排序,上不了本科才会退而求其次选择职业教育。作为“后备”和“剩余”,职业教育在事实上成为非高分考生的“收容站”,被置于一种更低的教育层次,而不是另一种不同的教育类型。所以,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观念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才能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

  职业教育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联系最直接、最密切,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品质也息息相关。要彻底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瓶颈问题,需要充分协调好教育、经济、劳动、就业等领域的关系,打好制度和标准建设的组合拳。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多个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相关意见。李克强总理也强调:“中国需要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和精品制造。”可以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日前,人社部提出对接受技工教育的贫困家庭的学生,各地要按规定落实国家助学金、免学费政策。上海在这方面的探索则迈出了实质性的步子:继2010年打通了中职和高职的“天花板”后,最近又打通了中职和本科的通道。这些新变化尽管可能是缓慢而渐进的,但传递出了一种清晰的信心,即让职业教育的价值回归市场的理性,让接受职业教育的人也有出彩的机会。如此,当技能工人也可以成为青年人的第一选择,而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甚至是最后的选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