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低温津贴”需要价值认同更需要强化实施
杨朝清
//www.workercn.cn2016-01-19来源: 中工网—《四川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高温津贴”惠及越来越多劳动者的时候,在低温下坚持工作的劳动者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低温津贴”很少被用人单位和社会舆论提起,许多劳动者的低温保护状况就像北方的冬天一样“冷”。(1月17日新华网)

  这一次,透过媒体,“低温津贴”才进入公众的视线。在一个表达的“黄金时代”,低温下的劳动者“沉没的声音”为何迟迟得不到打捞?究其原因,这些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低端位置的人们,通常在话语表达上也处于一种弱势地位;而当他们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表达,低温下的劳动权益保护就只能停留在文本里。

  一些地方出台了“低温津贴”支付的相关规范,甚至明确到了每月发放的具体数额;可是,最让人痛心的不是那些暂时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制度,而是已有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沦为“稻草人”,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低温津贴”在有些单位沦为“纸上的权利”,难以惠及低温下的劳动者。

  低温下的劳动者大都是弱势群体,需要公共部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的“弱势补偿”。如果一项原本可以给许多人以光亮和温暖的公共政策,却“使不上劲”、“用不了”,公共部门在制度设计的时候能否更加人性化、更具有操作的方便性呢?说到底,劳动者的权利痛点也是民生难点,“低温津贴”形同虚设在本质上也是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力的权利困境。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显然不能只依靠媒体“发声”。一方面,公共部门要完善制度设计,强化市场监督,让“低温补贴”得到全社会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要畅通维权渠道,既要鼓励普通劳动者“不说白不说”,也要用切实的举措来保障他们“说了不白说”。此外,还要发放低温劳保用具,提供取暖场所。只有多管齐下,低温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才会都温暖起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