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金 备:工人文化宫就该“守土有责”
//www.workercn.cn2014-09-23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工人日报》9月19日报道,景德镇工人文化宫24年不忘初心,甘做“学校和乐园”,免费接待职工上百万人次。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末,文化宫经营困难,一度发不出工资甚至交不起电费。有人提出要把职工活动厅出租以增加收入,但这一建议并未被采纳。

  景德镇市是个地级市,地级市的工人文化宫能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中,24年恪守公益性,坚守职工学习和休闲的乐园,着实很不简单。纵观全国,曾在职工中影响很大的工人文化宫,名副其实的恐怕所剩无几了。甚至有些地方,如何安置和分流工人文化宫的工作人员,成为当地总工会的一块心病。

  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城市中的工人文化宫,一般都处于城镇的繁华地段。改革开放后城镇经济迅速发展,令工人文化宫的地理位置更加显得“珍贵”,可正是由于“珍贵”,给工会对文化阵地“守土有责”,提出了很严峻的“考验”。

  27年前,全总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工作会议,对工人文化宫做出“以文为主,多业助文”的改革部署,以改革为工会经费支出“减负”。原先由当地总工会供养的工人文化宫,相继改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上世纪80年代末,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文化宫凭借地理和文化设施优势,稍加经营就能赚钱,多数工人文化宫体会到改革带来的经济实惠。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市场竞争加剧,商业大潮将工人文化宫的短暂繁荣冲刷掉了,工人文化宫商业经营人才缺失的劣势暴露出来,自主经营演变成出租经营。与此同时,职工群众又感到工人文化宫已不是工人的文化之家。河南有个工业城市的老工人说,工人文化宫变味了,变成了商贩叫卖的集市。

  然而,更大的商业冲击让坚守工人文化宫“阵地”愈发困难。由于工人文化宫多是处在城镇繁华地段,成为房地产商“垂涎三尺”之地。有个城市的工人文化宫地处繁华地段,占地不小,文化宫园内树木成荫,更像是公园。上世纪80年代后期,笔者傍晚在这个工人文化宫内散步,园内人声鼎沸,有放电影和放录像的,有棋牌室、阅览室等,空地处有跳舞和打拳的年轻人和老者。文化宫的工作人员说,改革让文化宫职工尝到了甜头,卖零食卖茶水都能赚不少钱。但十多年后,这个文化宫中央的一大块地被总工会卖给了房地产开发商,据说是文化宫的维修资金不足,文化设施开始显得破败了,卖地是为了“借鸡下蛋”“以退为进”,着眼将来更好的发展。虽然工人文化宫的大部分职工反对“工会资产流失”,无奈人微言轻。结果是“文化阵地”破碎,风水不再,工人文化宫再也不可能有昔日的辉煌了,只剩下文化宫职工下岗谋生的问题。

  曾有一位市总工会的干部讲,工会资产流失,工人文化宫首当其冲。最大的问题是,总工会主席不仅能否扛得住房地产商巨资的诱惑,更重要的是要面对市领导要求“地产开发”快发展的压力,没人敢“抗命”。

  工会是职工群众的组织,“守土有责”实际上就是要恪守工会职能。从工人文化宫这一块工会重要的文化阵地来看,要恪守“教育”职能十分艰难。“恪守”需要坚持,坚持不是泥古不化,却不应是改弦易辙;恪守只有在信仰的支撑下才能做到坚持。恪守职责,需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也需要有审时度势的才智、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将把为职工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发展得更好。

  几十年来的工人文化宫的改革像是一本书,书写着工会恪守职责的重要性和教训。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