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观复】城市街景-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工人日报评论库

【陋室观复】城市街景

工人日报—中工网 欧阳
2019-04-01 07:12:37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天气转暖,阳光撩人,空气也不错,应该溜达一圈。

  公园里人丁尚未兴旺,花开也是零落,大多数冬日沉寂的落叶树木还没有完全从冬日的睡梦中醒来,只有柳树星星点点的碎绿在暖阳下随风摇曳。

  兴许换装斗艳的人群,才有更丰富的色彩。心里想着就走出了公园,漫步到了大街上。

  路上行人不多,难得见到悦目的亮彩。大约20分钟后,我已经站在印象里人群和车流都川流不息的路口——这里应该会有心中预想的春日行装。很奇怪,日已过午,人和车却不见拥堵,往日的繁乱街景换作了别的图样:虽然无序,却也井然。

  一对年轻的夫妇,推着深色的婴儿车,从街道对面坦然地安步穿过马路。在我这一边,夫妻模样的两个老人缓步而行,像是在散步,面部安详,但眼镜后面的目光,似乎有些漠然,不知道指向何方。在他们的后面,身着暗色服饰,像恋人那样挽着胳臂的两个年轻人快步超越了过来,女的侧着脸,一脸灿烂的笑容,在对他说着什么,他面无表情、目无神色,不知道在想什么。与这种镜头相伴的,是四通八达街道边上松散稀疏的移动身型,看起来,每一个人,每一组合,都是各行各道,没人关心身边晃动的人形风光,关键是都没有艳丽的色光。

  醒目的彩色还是有的,几个身着间隔黄色横条纹、橘黄色工装背心的人在人行道里面的绿化地带,要么躺着,要么坐着,不知道是环卫使者还是绿化队伍,表情上看不出心绪,彷佛停滞在无心状态。

  马路上,印象里一直急匆匆的车流放慢了节奏,只有三轮、两轮电动车兀自保持着速度,像追着时间那样疾驰而过,快递、外卖的工装满是被风雨污浊的印记。而同样着装的同行也有静止的,他们低着头在马路边看着手机,一副互不关心的冷漠式样。

  一个身型中等,行色匆忙的汉子闯过红灯奔行而去。背影看,身上浅棕褐色的夹克,尽管宽松,但依旧掩不住他健硕的肢体,让人想到敏捷而强悍的伯恩。不过《谍影重重》那种事是电影故事,中国不会有,别的国家也应该不会有吧。

  可能是因为气候宜人,大家郊外野游去了,也可能是节后一些人没再回到北京,行人如织的街景,临时性“萧条”了。不过比肩继踵的景象还是有,地铁站出口仍旧是按时段有序地涌出熙熙攘攘的人群,那些或拉着行李箱,或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走到街上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又四散而去。

  一个小伙子出地铁后没离开,而是走到路边立住,东张西望一下,之后看看手机,然后接着东张西望,他应该不是我这种看街景的家伙,是在找人,又或许是在等人?没人去注意他,他应该也不会关心那些莫不相干的路人,不像在乡村,低头抬头都是熟人,没事儿聚在大槐树下相互传递隐私,也不对哈,村子里没有隐私……

  一阵车轮磨地的尖利声传过来,看来是有意外,但我只能看见背影——少数好奇人士的背影,其余的街道过客,没事儿一样保持既有状态。

  和那些人们虚构,或者还假装向往——真向往就不该在城市里摇头念经——的乡村小路不同,城市的街道,是一个不断变换画面的图片集散地,充满着意外的事件,但人们很快就会忘记,罕有人在意。

  在每一条街道上,一些人匆匆而来,又无声无息地远去,一些人闲散自在地迈着步子,一些人心事重重地疾驰而行,一些人一生只在某条街上出现一次,而一些人则会反反复复来来去去。那些寄生在车里漫游的人,几乎也是相同的神色,你不知道谁在盲目地游荡,别人也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在无心游荡,各色各样捉摸不定的生命,日复一日地在街道上消磨着时光,也许每个人都有故事,但他者却无法知晓。

  不过,故事的内容,街道一定知道,那些街面边上矗立的,“没有生命”般长寿的建筑一定会知道,它看着你穿行,陪伴你成长,守望你变老……

  这就是城市,人们虽然也像村子里大槐树下蹲在地上、坐在石板上的乡民那样来来去去,虽然相互间的关系是那么紧密,但从来不亲密,没有通透的人际关系组合,更不是熟人相聚,除了街道和建筑总在那里外,人都像流水一样,一直在变动,即使人形人面相同,人心也会改变性状。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流浪大叔爆红 谁该感到羞愧

    流浪大叔一夜之间成为全民网红,他叫沈巍,据说是某单位因病停职的工作人员。媒体起初报道这位流浪大叔时,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说实话,沈巍的爆红一改电商时代网红靠颜值或才艺出圈的规律。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有着理想和坚持的社会底层流浪者

  • 为救助者解除后顾之忧

    我们既要赞美道德,更要信奉法治。制度性保障并不排斥道德弘扬,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长坐高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广播,有乘客突发病情,请求列车上的医务工作者前往提供帮助。媒体也经常报道,某某医生在列车上及时仗义出手,救病人于水火。可最近的一则新闻,令不少医生心生疑虑。

  • 让“海子”回到他原来的样子

    今年3月26日,是诗人海子离世30年的日子。这些年来,人们把许多意义和价值附着在他身上,谈起诗歌时总是会谈起他。想起当年与他的交往,让我心生很多感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中文系的同学办了一个小期刊《启明星》,有了一点反响,作为法律系同学的海子来到我宿舍

  • 把好思路变好出路

    2018年3月,河北省文联干部赵云旺来到阳原县大田洼村,担任第一书记。因为他是文联干部,乡亲们都叫他“文化人”。一声“文化人”,饱含了乡亲们对赵云旺的尊敬,也折射出对脱贫致富的渴望。尊称的背后是担子,更是信任。赵云旺坦言:“光舞文弄墨不叫‘有文化’,得有真本领,带着百姓脱贫。”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