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声音】与“跑男”无关-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工人日报评论库

【看台声音】与“跑男”无关

工人日报—中工网 刘颖余
2018-10-09 07:37:55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最近,浙江大学对新入学本科生体育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36课时的体育课变成54课时,每天第十节课(16:45~17:30)统一定为“锻炼时间”。最“劲爆”的是:若想拿满分,一学期要跑满48次,男生每次不少于3.5公里,每学期要跑168公里,相当于绕西湖11圈;女生每次不少于2.5公里,每学期总计要跑120公里,相当于绕西湖8圈。

  168公里听起来挺吓人,加之还有西湖作为参照,因此媒体用的标题也颇为耸人听闻,说什么浙大这是要培养“跑男”,诸如之类,似乎是学校不够人性化,对年轻学子缺乏人文关怀。但有心人算了个账:以一个学期4个多月计,学生实际上一个月只需跑不到12次,也就是每周大概不到3次。每次公里数的限制,的确看起来有点难度,但其实弹性很大,比如男生的3.5公里,只要求在12分钟~45分钟之间完成,其实散步即可,可见该规定鼓励、倡导的意味更浓,对20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说,完成任务绝非难事。难怪有网友调侃:绝对的送分题。

  其实,类似高校强制要求学生跑步的事情,浙大并非“始作俑者”。比如去年,云南财经大学就要求每一位大一大二学生单学期必须完成120公里的跑步里程,未达到标准的学生将重修体育课,学校使用课外锻炼APP进行监督。早些时候,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都有类似举措。辽宁多所高校也在去年春季学期对本科生明确提出了100公里的跑量要求,实行打卡考勤,并且推出了跑步软件,自动记录跑步轨迹。同学们从抱怨到接受,效果不错。

  高校为何对学生体育锻炼如此重视?一言以蔽之,形势所迫。

  有学者曾概括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连续30年持续下降,近10年加速下降。”而大学生更是其中的重灾区。据《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比起2010年,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滑趋势,尤其是19~22岁年龄组的男生,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均有下降。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体育大学联合编撰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称,800米、1000米耐力测试,大学生整体成绩甚至不如中学生,有大学生跑到一半发生晕厥等状况。而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部分高校2014级大一新生身体素质测试情况显示,男生引体向上成绩非常“恐怖”,全省平均数不到3个,合格率仅2.9%。

  大学生身体素质堪忧,从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能找到注脚。有人就总结了,如今大学生生活有四多:快递多、外卖多、网游多,因此也就“瘫”得多。如何让学生不再“宅”在寝室,“瘫”在宿舍?强制性让他们跑起来,显然是个好办法。

  强制体育也不是新鲜事。国内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早在1919年就实行“强迫运动”制度:工作日下午四点至五点,图书馆、宿舍、课堂一律关门,所有学生必须穿短衣到操场锻炼。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大师梁实秋曾因体育不合格而推迟了毕业时间,钱伟长也因体质弱而差点被拒收。著名学者吴宓,则因为跳远未达及格线而延期半年赴美留学。如今的清华大学也实行强制体育,从2017年开始,他们规定,学生不会游泳不能毕业,一时竟引起轩然大波。殊不知,早在1919年,清华就有“不会游泳不能毕业赴美”的规定。抚今忆昔,我只感叹,清华这“历史倒车”开得有些晚了。

  强制体育看似不近人情,但自有其魅力,因强制体育不仅仅是制度强制,还是文化强制、环境强制——当学生尝到体育带来的乐趣,强制便会变成自觉。当强制变为自觉,体育之美便展现无遗,体育对于人生的价值亦得以彰显。清华大学的体育文化为何在全国高校独树一帜?也正是因其“强制”有方。

  科学家汤佩松曾经感慨:“我在那时以及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克服许多困难和挫折以及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优良运动竞赛作风、态度及精神,是和在清华八年间的强迫性体育制度分不开的。”

  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教授更是一语中的:体育锻炼是一种自强的精神、一种拼搏的气质、一种受益终生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跑步与“跑男”无关,和生活方式有关,往大了说,也和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气质有关。兹事体大,切莫等闲视之!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数一亿粒米”现象并非个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物

  • 在这里,活着就是奉献!而他们却坚守了69年……

    这个地方就是——阿里“阿里”一词自古以来就是我西南边陲的神圣领土驻守阿里是一种什么感受?有人说:阿里很闷在这里能活着就是做贡献有人说:阿里很疼茫茫高原竟无法存活一根小草但就是在这片“生命禁区”阿里军人已经坚守了69年!

  • 黄智贤文章何以引发共鸣

    黄智贤的文章平实自然,娓娓道来,却又极具说服力。事实上,这也是历史叙事本身的说服力。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国的发展之路,并非坦途,中国人民这条道路上艰辛探索、大胆开拓,方才有了从“险被开除球籍”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巨变。

  • 对“最美新娘”不能止于感动

    8月30日,国道227线青海门源县路段发生一起车祸,当时,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红十字会医院的“90后”护士周炜和丈夫正在青海蜜月游的归途,距事发地仅20余米。只有加大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力度,爱心才能永续绽放。

  • 航天人才张小平离职风波的警示

    日前,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国企底层》。27日下午,张小平原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张小平个人的离职不存在影响研发任务的问题,但是研究机构也会反思如何留下更多的人才。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