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观复】在形式与内容之间-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工人日报评论库

【陋室观复】在形式与内容之间

工人日报—中工网 欧阳
2018-07-09 07:56:47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今年早些时候,中华诗词学会“中华通韵”课题,在经过鉴定组专家质询和“认真研究讨论”后,一致同意课题结项。也就是说,汉语普通话诗韵标准《中华通韵》确定。没想到这么一来竟然引发了轩然大波,各地诗社、诗词界元老、古诗词爱好者,几乎群起反对。

  其中的原因是《中华通韵》的实施意味着“平水韵”的取消。后者的支持者认为:格律诗词的流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格律诗的平仄声韵能帮助人记忆。而《中华通韵》的支持者振振有词:近代以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平水韵的缺点显而易见,比如一些律诗按现在的音韵诵读就拗口,押韵太窄不说,一些时候明明一个读音却不能押一个韵,显然落伍了。

  客观说,对“通韵”和“平水韵”我都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不过鉴于老师们总说现在字词的发音变化太大,以至于一些尚古的专家要深入到主流群体无不茫然的粤语和客家话中去寻找“古音”,故而对“通韵”和“平水韵”的粉丝都不太理解。就说“平水韵”吧,虽然有文本记录的字,可随着现代读音的巨变,佶屈聱牙,或者还摇头晃脑的诗词诵读总觉得不太严肃,想来也正是这个原因,“通韵”规则才有了堂皇的理由。

  作为外行,我不太明白的是,本来两条腿走路,你可以用新韵,我可以用旧的“平水韵”,大家互不干涉,各自玩自己的套路,还是有些比武玩味的意思。既然古人执着于“平水韵”,若要识得庐山真面目似乎就不得不回到“平水韵”。或者是为了再现格律诗风采吗?我觉得这更不现实,唐宋以降,古诗词在触及巅峰之后一直下坡走了上千年,难不成专家图谋这些已经失去语言(文言)环境的家伙们重振古诗词的雄风吗?这更有点太痴人做梦了吧?

  其实,作为一种知识背景,我倒觉得“平水韵”总是避不开的,人为地编撰新韵取而代之反而有点搞笑了。

  别的不说,新韵也好,旧韵也罢,不过都是形式上的东西而已,简单说,总是先有诗,才有这些形式的总结吧?就算作为后来形成的一种规范,形式上的“原则”实际上除了限制意义外,长期看,几乎就没有实质性地起过促进的效用。律诗挡不住宋词满大街闲逛,而即便有近两千个词牌的宋词来壮大队伍,古诗词还是没能阻挡住新诗乱七八糟的到来,我们从中应该可以体会到,本质而言,诗,不管人们愿意与否,终究还是内容优先的事儿。

  扩大一点范围,作为艺术,实际上形式虽然重要,但经不起内容表述方式突破的冲击,比如西洋绘画,如果不是对透视法和渐隐法的叛逆,近现代那些天价的作品根本就不会出现——循规于“客观对象”而不是自己感触到的印象就不会有印象派,不抛弃平面图像的传统就没有立体主义,野兽派为了色彩牺牲了明暗法。而作为语言的艺术,别说我们这种表意的文字音韵,就是表音的那些外国语言,都被时间长河冲刷得今夕阻隔……

  面对如此明显的事实,人们为什么还那么沉迷于形式呢?“通韵”和“平水韵”这些形式层面的东西,真的能达成诗歌崛起和辉煌再现的意欲吗?恐怕这两派死忠粉自己也不敢夸口吧?

  恕我无知,弱弱地给列位专家提个建议,尔等有精力劳神费心地折腾这些形式,不如各自拿出诗歌来比拼,多用心内容与时俱进的表达,少钻营形式,不是更好吗?试想,就算古诗词复兴,甭管你是“通韵”还是“平水韵”,哪派拿出来的诗歌新作更出色才会是赢家,至于相关的无厘头争论,真没必要。

  然而,很多人,很多时候,在很多事上,人们似乎都很着迷于这样的行为思路,在未必恰适,甚至毫无意义的形式设计上没完没了地争吵不休,这实在是让人费解。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中国人的故事丨王明礼:从战斗英雄到扶贫英雄

    微风轻拂,思南晨曦生态茶园晏茶正香。贵州省思南县晨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思南县东升森林种养家庭农场董事长王明礼在茶园。他说,他还要永远坚守他的“阵地”,守护好他的茶山。

  • 梁家辉:等到90岁,我想内心会变成8岁小孩

    凡是采访过梁家辉的人,都会感叹一句话,“他实在是太好了!”采访过无数个演员,梁家辉绝对是最“体贴”的一位,这种体贴不仅仅是他会谦和地跟每个人鞠躬、握手,还体现在每个细节上陈可辛曾说梁家辉“演什么,像什么”,其实不仅是表演,他也是记者最乐意打交道的老派香港艺人。镜头前的他不紧不慢

  • 贫穷不值得感谢

    要肯定一个家庭贫困的孩子的奋斗,但舆论如果借机将贫穷的状态当成鸡汤,那就把个案的价值和意义带偏了。“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

  • 厄齐尔有“两颗心”错了吗

    德国球员厄齐尔发声明退出国家队,并对德国足协主席和德国媒体提出了种族主义歧视的批评,引起了德国乃至全球舆论的热议。凡是持有德国护照、拥护和遵守德国基本法的人,都应该是德国人。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