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谈阔论】平阅读不能止步于精神生活-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工人日报评论库

【高谈阔论】平阅读不能止步于精神生活

工人日报—中工网 欧阳
2018-06-25 07:10:51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新近读到陈平原先生关于读书的一篇文章,很受教诲。先生说:虽然“读书本身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世界,……还在寻找另外一种可能性,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读书,说到底“是一种精神生活。”教授说。

  的确,关于书籍阅读的论调,因为人,以及个体诉求的千差万别,各种精神层面的想象,可谓是五花八门,尤其是置身于多元化的当下,如像美颜、气质,以及“黄金屋”之类的胡思乱想等,就很寻常地遍布街肆。

  诸如此类的种种,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人们的各种说辞自有其合理的因素支撑,就目的,以及精神文化营造出来的身份,甚至等级差异,这些现实环境来看,强求一律的想法无疑只能是未必美好的乌托邦。

  然而,阅读作为一种现象,或者说精神生活,仅止步于精神领域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不错,读书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本身锚定在精神生活的范畴,但本质而言,阅读作为对人、对生活、对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等的认知理解,其最终必须走向改造世界,否则就失去了其本身的应有之义,诸多人们归类到阅读活动的意义,都不会成立。对此,先哲早有认知: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遗憾的是,这一看似简单的道理,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应该有的表征似乎并没有得到彰显。

  就寻常见惯的读书意义来说,人们热衷追求的近乎所谓读书“自带”的修身养性,这本来没有什么过错,问题是很多人止步于此,以自我清高自视,对社会上发生的俗事,言词之外,很少有行动层面的介入,以为关起窗户雾霾便离开了自身所处的世界。更有不少人认为,学识进阶了,那些伴随道德、价值的修为自然而然就会相伴升级,典型的像独身自好。还有就是盛行于世的艺术之于品格的陈词滥调:艺术熏陶能够提升人的品格。

  艺术素养固然可以优化人的品行格调,但那必须有不可或缺的环境影随。众所周知,法西斯纳粹的队伍中多有艺术修为卓越的人,然而就其抢夺艺术品的行经和野蛮残忍的所作所为,试问,我们还能够相信这样的理论吗?

  客观说,我们还是应该继续信任相关的道理,但必须得纳入环境因素。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你漠然于既有的现实环境——即便不认同,不去尝试探索另外的一种可能性,不去找寻营建另外的生活方式,阅读就不会引领你走向明天。退一步,就算是你意识到新生活的可能性,欲行上下求索之道,但仍旧止步于个人功利性的追逐,也就是说不去优化与他者关联共生的大环境,不去“改变世界”,试问,阅读会带来什么样的明天呢?

  不难想象,倘若真的是这样,以认同商场如战场的念想来说,三十六计定然全都是阴谋诡计,他人首先得是地狱,然后才可能是同道的阴谋家……

  可见,如果读书人寻求的慎独自养脱离了现实环境的改造,放任不合理的现实环境,那么,读书之后的所为,也许就是如何在淤泥中少染一尘,这是往好了说。而现实,很可能是怎么样在既有环境下让自己——作为一个环境的奴隶——跻身成功人士,就像奴隶千方百计地向奴隶管家位置爬升那样,以为这样的生活就是优秀(优越)的明证了。话这么说难听了一点,可你想过没有,当你热捧《甄嬛传》的时候,你想得到的是什么呢?当你熟背《红楼梦》的时候,你是想砸烂大观园呢,还是想在园子里扮演游刃有余的富贵姐呢?

  显然,阅读不是简单的精神生活,甚至都不应该只是个人化的行为指南和生活方式,尽管表面上看,阅读所表达的是非常私有的个人生活。

  诚然,我们不能对阅读的精神生活属性视而不见,但读书不能仅止步于纯粹的精神世界,而是必须介入世俗环境,就像作为儒者的梁漱溟曾经践行的乡村改造事务那样。

  需要强调的是,在我们欲求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决然不能仅止于个人位置和环境的改变,而是必须放眼大的环境,着力于公共场域的环境改造,否则,阅读的明天就是灰暗的:执迷于蝇营狗苟和勾心斗角类的计谋学习,是没有明天的。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中国人的故事丨王明礼:从战斗英雄到扶贫英雄

    微风轻拂,思南晨曦生态茶园晏茶正香。贵州省思南县晨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思南县东升森林种养家庭农场董事长王明礼在茶园。他说,他还要永远坚守他的“阵地”,守护好他的茶山。

  • 梁家辉:等到90岁,我想内心会变成8岁小孩

    凡是采访过梁家辉的人,都会感叹一句话,“他实在是太好了!”采访过无数个演员,梁家辉绝对是最“体贴”的一位,这种体贴不仅仅是他会谦和地跟每个人鞠躬、握手,还体现在每个细节上陈可辛曾说梁家辉“演什么,像什么”,其实不仅是表演,他也是记者最乐意打交道的老派香港艺人。镜头前的他不紧不慢

  • 贫穷不值得感谢

    要肯定一个家庭贫困的孩子的奋斗,但舆论如果借机将贫穷的状态当成鸡汤,那就把个案的价值和意义带偏了。“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

  • 厄齐尔有“两颗心”错了吗

    德国球员厄齐尔发声明退出国家队,并对德国足协主席和德国媒体提出了种族主义歧视的批评,引起了德国乃至全球舆论的热议。凡是持有德国护照、拥护和遵守德国基本法的人,都应该是德国人。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