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高谈阔论】广阔农村需要“泥腿子”作家
何勇海
//www.workercn.cn2018-02-1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媒体报道,农村土生土长的湖南籍青年作家张一一2012年开始发起农村文化月“千村计划”,给农民出书,创办纯草根的“农民文学奖”……6年来个人累计出资上百万元扶助乡村文化。

  “农民文学奖”,一个带着泥土气息的民间文学奖,已颁出三届奖项,即将迎来第四届颁奖。获奖对象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比如,首届“农民文学奖”得主是农闲时在城乡接合部擦鞋补贴家用的农村妇女蒋慕平,第二届得主为七旬渔民危勇,第三届得主为红遍大半个中国的脑瘫农民女诗人余秀华。这样的文学奖项早已超越金钱的多寡、写作的好赖。

  广袤的农村最是需要培养文学爱好者乃至于“泥腿子”作家。作为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虽然很多农民已离开土地,结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但农民数量仍十分庞大。谁来反映农民兄弟的现实生活,谁来传播“农民好声音”、讲述“农村好故事”?主要还得依靠地地道道的农村文学爱好者、农民作家。虽然如今社会越来越物质化,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功利化,但在山清水秀的农村,怀揣文学梦想的农民并不少见,比如在湖北钟祥市,乡土作家就有420余人,近年来累计出版文学专著390多部,可谓是文风鼎盛,为农民兄弟们提供了一批批精良的精神食粮。这便是“农民文学奖”得以生存的土壤吧?

  农村文学爱好者、农民作家也需要“农民文学奖”给予激励鞭策。正如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秘书长徐忠志所说,“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一个国家的发展前行,离不开文化的呵护滋养”。农村文学爱好者、农民作家有其自身的价值和使命:在农村观察生活、书写生活、赞美生活,引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故我们要百般呵护、万般珍惜农村的文学种子,让其茁壮成长。

  一个专门针对农村文学爱好者、农民作家的奖项,不仅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与肯定,更是促进乡村写作、读书,进而提升精神文化素质、道德文明基准的有效举措。

  显然,“农民文学奖”不该仅是青年作家张一一的个体努力。换言之,“农民文学奖”需要更多支持者“培土施肥”,社会有识之士、爱心企业乃至于相关部门可以考虑给予一定资助,推动其做大做强。这对于丰富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