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看台声音】小学生不知刘翔,有何不妥?
工人日报—中工网 刘颖余
//www.workercn.cn2018-01-1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最近刘翔又露脸了,准确地说,是躺枪了——

  上海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一道题是:“刘翔脚受伤了,肿得厉害,________。”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一孩子的答案是:“老师急忙打电话联系他家长。”被判答错。这下家长不干了,他把这件事发到社交网络,结果引起大家热烈的讨论,据说还上了热搜。

  争论的焦点不难想见,即小学生该不该知道刘翔?

  出题者和老师当然认为,小学生应该知道刘翔,包括他为中国体育创造的一系列丰功伟绩。但家长们却大多认为,10岁的孩子不知道刘翔情有可原。毕竟,刘翔正式退役已快三年了,淡出人们视线则更久。因此,在孩子眼里,刘翔和小明没什么区别。小明脚受伤了,老师可以打电话联系家长,刘翔脚受伤了,又为什么不可以呢?因此,这答案应该算对。

  其实,我理解,这是一道开放题。该学生能有这样的理解,符合生活常识,应该点赞。从家长展示的试卷看,老师也并未完全判他全错,而是半对(对勾上加了一道),学生的偏差主要出在对于刘翔的认知上(老师为此特意在刘翔二字上画了个圈)。在这件事上,老师的判定可以商榷,但如果将其上升到“中国教育制度不合理”,应试教育“罪大恶极”的高度,应该是过度解读了。

  回到刘翔的话题,窃以为,小学生不知刘翔,不仅情有可原,而且也没任何不妥。刘翔职业生涯最巅峰的时候,这些今年只有10岁的孩子都没有出生,当然不可能知道刘翔。刘翔最近两届奥运会,都是因伤退赛,甚至连成绩都没有,他未在孩子心中留下任何印迹,也不应大惊小怪。这无关刘翔曾有的伟大,也不是孩子成长所必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刘翔的时代过去了,无论大家有多么的不甘和怀念,我们都必须接受这一事实。

  是的,刘翔创造了一个全民偶像的时代。放在那个时代,不知刘翔,可能是一件应该感到内疚的事(这也是刘翔反复出现在考试题中的原因)。但时过境迁,在一个新的时代里,再为刘翔唱挽歌,似无必要,也欠明智,最重要的是,它于事无补。

  事实上,刘翔本人也不会永远活在过去和试卷里,他会和常人一样开始人生下半场的生活,精彩程度依然会取决于他个人的努力。不只是刘翔,已经退役的李娜、姚明也都在纷纷转型,谋划余生。还没有退役的林丹、邹市明影响力依旧,但他们迟早会走到那一步。新陈代谢是竞技体育的铁律,任何人都没有特权。

  最近,谢杏芳在谈到林丹的“出轨门”时云淡风轻地说:这是一种成长。虽遭网友误读和取笑,但道理并未错,每个人都需要成长,即使那些功成名就的潮流引导者。

  有人说,过去10多年,中国体育曾有一个清晰的“姚刘李”时代,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但我们不必伤感,无需眷恋。告别“姚刘李”,中国体育依然在发展,一直在前进。

  这是一个没有巨星的时代,但却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也更加宽松有趣,愈发参差多态:一个草根跑者(陈盆滨)会成为全民偶像;一个连奥运金牌都没有拿到的选手(傅园慧)居然变成网红;一个西方主导的冷门项目(高尔夫球),中国人(冯珊珊)也能登顶世界第一;一个外援包打天下的联赛(CBA),中国球员(丁彦雨航)也可以打出外援的数据……这样的故事,也许没有“姚刘李”们的事迹那么壮观伟大,却一样美丽动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