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体坛:声音有感于巴赫的逆耳忠言
//www.workercn.cn2014-08-2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很多国家,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没有受到重视,体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师和家长所低估,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甚至可以说,这种状况在中国更为严重。”

  这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本月19日在接受南京体育学院“名誉教授”头衔后,发表演讲时说的一段话。按常理,这种场合,面对东道主是应该讲点客套话的,但巴赫显然无意于此,他的这番话甚至连隐晦都算不上。他就是想直白地批评:中国的体育还远远没有回归教育,中国的体教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理解巴赫的逆耳忠言?我觉得,这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同时也是对未来中国体育发展的一种真诚的期待。

  未来的中国如何发展自己的体育事业,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作出更大的贡献?显然,不是去简单地拿更多的奥运会金牌。中国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以降,已经连续四届奥运会稳固了世界三强的位置,其中北京奥运会更是创下辉煌的51金,中国在竞技体育绝大部分项目的发展尤其是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空间已经接近饱和。当然,中国竞技体育未来需要夯实、大力发展三大球和田径等落后项目,但中国更应该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让体育回归教育,回归社会。中国体育的民族激励功能依然需要发扬和保持,但更需要凸显的是体育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属性。换句话说,过去的中国体育是少数人的“精英体育”,高高在上,如今和未来的中国体育则应该是属于大众的,中国体育有一个从天上回到人间的过程。

  这,其实就是中国体育正在面临的转型。巴赫所说的“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没有受到重视”,已经引起了中国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注意。中国教育部门已经越来越重视体育的教育功能,“阳光体育运动”方兴未艾,中国青少年体质下滑趋向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遏制,三大球的全国校园四级联赛等新鲜事物有的正在酝酿中,有的正逐渐变为现实。而另一方面,国家体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再就业问题,并已初步形成了以《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各级各类体校的运动员教育文化工作转由教育部门负责的比例逐渐增大,体教共管的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但所有的这一切,距离真正的体教结合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因为,目前我国的体育人才培养和教育系统归根到底还是脱节的,这是导致运动员素质和出路问题、培养效益低和高淘汰率等问题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像青奥会这样的赛事更应该引起人们有关体育回归教育的思考?因为参赛的外国运动员几乎都是在校学生,甚至青奥会期间还得带着功课来中国。而中国的绝大多数运动员却早已成为专业选手,比如,代表中国参赛的女足运动员,就来自U15(15岁以下)国少队。我们的模式当然更有利于运动员取得好成绩,但代价却是他们可能失去正常孩子的生活包括接受正常的教育。哪种模式更以人为本?结论不言自明。

  体育是生活的一种,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澳大利亚铁人三项名将艾玛·斯诺希尔在南京青奥会举办的第三期“与冠军对话”活动中意味深长地说:“当你对体育充满激情时,体育和你的生活就结合起来了,但你还是要在体育以外找到兴趣点和另一个生活的重心。你们在学校要学习,还要训练;未来有些人愿意去读大学,有些人会成为职业运动员,情况各不相同。体育训练会消耗你很多精力和体力,但你还是要和朋友保持良好关系,不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来平衡自己的生活。”我想她的意思是,应该在体育和生活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我认为,这句话不仅适合专业运动员,也适合中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体育回归教育只是中国体育转型的一步,中国体育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人民身心两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