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劳动话题:无须谈到机器替代人工就“色变”
//www.workercn.cn2014-07-2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山东潍坊,一台工业机器人正在进行切割作业。(孙树宝 CFP供图)

  最近,有几条新闻颇受职工关注。海尔裁员16000名,工人被裁失业回家,失去饭碗。海尔裁员这事,据说是引进了机器人替代了工人的岗位操作,所以,多余出来的工人只能被裁。这事儿让工人们感到了职业压力和生存危机。

  另外一条新闻是,中国2013年购买了世界1/5的机器人,中国进口机器人数量已据全球第一。很快,机器人将要在某些工艺和工种上替代技术工人进行操作,届时,将会有更多工人失业。富士康老总郭台铭就提出“以机器人实现无人化工厂”的构想,预计到2014年至2015年期间能够实现每年100万台机器人的生产规模,到2016年则计划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化机器人生产基地,实现产值突破500亿元。这消息,让更多人预感到,科技进步的未来,身为制造业工人的自己,将没有生存空间。

  机器人“上岗”,“下岗”的你去哪儿呢?笔者认为,只要你不等不靠,自强不息,肯定有适合你的岗位。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我们要善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接受新事物带来的挑战。就说机器人吧,它也是人制造的,也需要人去操控,说不定你下岗后去造机器人了、去卖机器人了、去修机器人了、去操控机器人了……这些绝不是异想天开,看看田野里开收割机的人,很多不就是原来拿镰刀锄头的吗,工厂里开数控机床的人,很多不就是原来车间里的学徒工吗。

  话说回来,机器人代替工人也不是郭台铭说的那么简单。他的“无人化工厂”也只是个轮廓性的构想,真正的“无人化工厂”时代还离我们很远。这是因为,第一,机器人本身在技术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全世界也没有很完善的技术。现在机器人的工作主要是一些比较粗放型的,适用性还有待于提高。相当多的岗位并不能用机器人代替,即使是在电器装配电子代工领域,也不是所有岗位都可以用机器人代替,还要保留一部分员工。机器人要完全取代人工,在技术上还很难做到,富士康全面布置机器人的宏大计划肯定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第二,从机器产生以来的历史来看,机器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一方面,机器人长于按既定规则做事,却弱于直觉反应、推断以及复杂沟通和创造等能力,而这些正是人类的强项。另一方面,机器人在替代人工的同时,不断创造出新的产业和就业岗位,促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演变。还有,能引进工业机器人的企业生产规模都不会小,只会扩大生产,工人只要通过职业升级,可以操控和管理机器人,饭碗不会被抢走。也就是说,机器人取代大量蓝领工作,但同时也创造出机器人设计、生产、安装、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岗位。实际上,工业革命至今的经济发展已表明,机器和自动化并未造成失业率大幅上升。自动化与就业并不是矛盾的,机器人能把人从简单枯燥繁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激发他们从事更有创造力的工作。但是,如果裹足不前甚至自暴自弃,任何时期都只会被淘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