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产经观点:互联网企业缘何热衷海外上市
//www.workercn.cn2014-03-1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阿里巴巴集团在3月16日发布公告称,其决定启动在美国的上市事宜。这是继京东和新浪微博之后,又一家中国互联网企业踏上了赴大洋彼岸的上市之旅。

  3月16日,沪指收盘于2004点,几经进退总算艰难地守住了2000点大关。内地股民看着自从2007年年底就开始大幅度缩水的荷包,不禁感叹,为什么像阿里巴巴这样的高成长型的优质公司不愿留在境内资本市场,反而要争相去境外上市。近点的去香港,比如腾讯;远点的,去纳斯达克、纽交所,漂洋过海不一而足。长期以来,高科技公司、网络公司一直是美国证券市场上的“中国概念股”主力。

  对于互联网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而言,资金流是其生存的重中之重。此类企业往往在成长期时并不盈利,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这类企业看重的是互联网商务模式和高科技技术本身的潜力,以及其背后的长远回报。

  互联网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来源有三:创业资本、资本市场和银行贷款。微薄的创业资本往往难以支撑日后的巨大开支。而在国内,民营互联网企业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不多,想从国有银行拿到贷款,无异是难于上青天。最终只有资本市场一条路可走——上市融资。

  从表面上看,境外上市的风险较境内上市更大,因为在境外市场存在诸多难以预料的不可控因素,例如双方法律、会计制度的迥异,以及海外资本对中国概念股的频频做空,还有境外证监机构的处罚等。但是,在资本市场,往往风险越大的地方,可预期的收益也会更大。

  一方面来说,海外上市能够给互联网企业带来更多资金,兑现其在创业伊始时对各方投资人许下的各种回报承诺。另一方面,境内外管理机构对于公司上市申请的审核机制是不同的,而这,恰恰正是导致互联网企业选择境外上市的根本原因。

  相对于“严进宽管”的境内资本市场,海外资本市场的管理模式则为“宽进严管”。我国资本市场实行严格的发行审核制度,股票能不能上市,何时能上市,上市公司说的不算,关键要看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审核判断。

  我国证券市场更看重“盈利规模”,“持续盈利能力”是决定发行人能否登陆A股市场的重要标准,而这也恰恰是互联网公司的最大障碍。因审核期过长而耽搁了融资,很可能会让互联网公司耗掉手头宝贵的现金。

  在许多发达国家,上市管理采取的是发行注册制。监管机构的权限,仅限于检查公司相关资料和手续是否符合法律标准。以美国为例,根据该国的《联邦证券法》,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做成文件后送交主管机构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而这样的发行制度,使得上市时间也会被大大缩短,这对于急于需要资金支持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也就是说,迫使优质企业出走海外融资的,或者说,让国内普通投资者与这些企业无缘的,是依然滞后的证券管理机制本身。如果不能从机制上改革创新,为更多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平台和上市空间,那么还可能会有更多优质的新兴行业企业,对国内资本市场说再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