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社评-正文
拔起的“萝卜”能带出多少“泥”
林琳
//www.workercn.cn2017-03-2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奥凯电缆是怎么中标的?是什么原因使得奥凯仅用了一年的商标就获批为该省著名商标?之前执法检查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和伪造检验报告,为什么没有中断或取消其供货资格?人们关注调查结论、追究事件真相,关注的是公共出行安全的问题,期待的是能有严格的监管以保证所有公共设施和服务的质量。

  这几日,陕西西安地铁3号线电缆偷工减料事件持续发酵——3月中旬,一则网帖爆料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生产“问题电缆”并供给西安地铁3号线。3月20日,西安市政府公布了3号线电缆检测结果,5份电缆样品均为不合格产品。21日,曾声明举报人“造谣”的奥凯公司负责人跪地道歉,四川成都地铁公司承认采用了涉事品牌电缆并已进行检测。22日,安徽合肥轨道交通公司通报,轨道1号线部分电缆产品由奥凯公司供货,将全面展开检测……

  地铁是很多城市百姓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从一些城市早高峰不断缩短发车间隔、乘客在地铁上挤丢鞋之类的事,不难看出地铁客流量之大。即便在“问题电缆”阴云笼罩下,西安地铁3号线的日均客流量仍保持在35万人次左右。

  由此,地铁电缆出了问题,公众自然恐慌。即使如专家所说,“问题电缆”不涉及机车牵引动力系统,只涉及辅助缆线及信号控制电缆,不会直接影响机车安全运行与控制,可在百姓看来,细节同样影响安全,每一个站内设施的状态都关乎乘客能否平安出行。

  涉事公司负责人跪地道歉,但道歉弥补不了更换电缆的折腾与成本、给公众带来的恐慌以及所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公众更关心的是,如此重大市政工程怎么掺进了“问题电缆”?这么大的买卖,是一家电缆公司“唱独角戏”就能完成的吗?奥凯充其量只是一个被拔起的“萝卜”,“孕育”它的“泥”尚未露出真容。这个迷局还有诸多疑问待解。

  比如,根据媒体披露,2014年8月,奥凯电缆位于杨凌的厂房才正式开工生产,仅仅两个月后,其就被西安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施工单位确定为关键材料供应商之一——这生意做得是不是太“一帆风顺”了?与奥凯电缆一同参与该项目竞标的其他6家企业均为在电缆行业经营多年的实力雄厚的全国知名企业,奥凯凭借什么突出重围?之前有“萝卜招聘”,现在是否有“萝卜招标”?奥凯电缆到底是怎么中标的?是否有人拿人钱财“与人方便”?必须彻查。

  比如,2015年12月底,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奥凯电缆颁发了陕西省著名商标。奥凯公司的官网公布了其多项资质和荣誉证书,其中商标注册证上显示的注册日期是2014年2月28日,被批准为著名商标的日期是2015年12月30日。而根据《陕西省著名商标认定与管理暂行规定》,申请陕西省著名商标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该有效注册商标自核准注册之日起实际使用已满三年。是什么原因使得奥凯仅用了一年的商标就获批为该省著名商标?相关人员是如何把关的?

  再如,2015年10月至11月,西安市质监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先后四次赴地铁3号线工地进行执法检查,抽检奥凯公司生产的电缆6个批次,其中三次检查结果为产品质量不合格,一次为伪造检验报告。即便如此,都没有中断或者取消其供货资格,这又是为什么?

  在一个公司身上,发生如此多的“巧合”,这正常吗?这个“萝卜”到底是谁“栽培”的?

  进而言之,公众更担忧的是,除了西安,奥凯公司还向多少城市的地铁建设施工项目提供了电缆?除了奥凯,是否还有其他公司把大量不合格的产品卖给了市政工程?除了地铁,其他公共设施设备是否也存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问题?市政工程的招投标是否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一些企业和地方监管部门之间是否存在权钱交易?如果没有举报人的爆料,我们是否有有效的机制能够发现此类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人们关注调查结论、追究事件真相,关注的是公共出行安全的问题,期待的是能有严格的监管以保证所有公共设施和服务的质量,确保每一个关乎公众利益的环节和领域都不被别有用心者侵袭。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