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社评-正文
工会新媒体也能“10万+”?这个可以有!
韩韫超
//www.workercn.cn2017-01-0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工会新媒体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但万变不离其宗,围着职工转。让职工真正参与进来,让亲近工会媒体成为职工的一种生活习惯,工会新媒体才能拥有更多“铁杆粉”,从而树立品牌,更好地助推工会工作。

  几天前《工人日报》报道了“上汽职工之家”微信号“圈粉”企业半数以上职工,目前在全国企业工会微信中综合排名第一。报道说,该微信公众号运行一年以来,通过聚焦企业的信息发布、贴近职工的原创作品、线上线下的系列活动、绑定会员服务卡的服务升级等,激发了越来越多职工的参与热情。

  近年来,为顺应“互联网+”趋势,不少地方和企业工会开始在新媒体上跃跃欲试。比如,湖北宜昌工会构建“互联网+”普惠服务职工模式,上海浦东新区总工会推出“云服务”为职工提供多项“私人订制”服务。当然,也有些地方工会和企业工会在开通两微一端后,更新不及时、原创内容少、自说自话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甚至线上线下两张皮,线上文章发得花里胡哨,线下工作依然如故,难有起色。

  综观各地“铁杆粉”众多的地方或企业工会新媒体,它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好好挖掘和借鉴。

  首先,工会新媒体要立足工会又不唯工会,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但万变不离其宗,还得是职工感兴趣的、与职工密切相关的,即围着职工转。“上汽职工之家”公众号的聪明之处在于,不停留在简单的信息发布及活动组织上,而是让自己既是公告栏、留言板,还是社区论坛;既是健康保姆、情感顾问,还是技能加油站、政策解读专家。对于社会大事、网络热点,作出结合企业情况的解读,把话说到职工的心坎,补足信息传达的“最后一公里”。

  其次,工会办新媒体要注重让职工有更多参与感。只有让职工真正参与进来,让亲近工会媒体成为职工的一种生活习惯,工会新媒体才能拥有更多“铁杆粉”,从而树立品牌,更好地助推工会工作。比如,“上汽职工之家”公众号通过“健康训练营”帮超重员工科学瘦身,并全程跟踪报道,即时分享瘦身经验和体会,更有“上汽达人帮”的互动版块里诸如西点烘焙、多肉种植等接地气且参与性强的项目,让有一技之长的“达人员工”答疑解惑。

  而签到积分、互动抽奖、交友联谊这些商业化自媒体轻车熟路的互动做法,也时常被拿来为工会新媒体所用。比如,广汽本田汽车公司工会在微信平台上推出“CO2焊接作品”的互动投票和“这里有一群闷骚又才华横溢的技术宅”点赞活动,取得了不错效果。杭州市余杭区总工会每月设有微信会员日,采取积分换礼的形式,并穿插知识问答、游戏闯关、幸运转盘等,让职工在玩乐中学习知识、愉悦身心、增进感情。

  更重要的一点,工会新媒体不仅是为工会工作加上信息化的翅膀,同时是倒逼传统工作理念和方式转型升级的良好契机。这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职工伸手要什么、工会就给什么,而应主动深挖职工的潜在需求,通过策划更多活动、设置更多议程,将服务职工群众的关口前移。比如重庆市总打造“1网(市总工会官方服务平台)+1证(基于移动APP的市总工会移动会员证)+1卡(基于银行卡的市总工会惠工卡)”的“三合一”工会服务模式,职工可以实现通过工会APP进行就医预约挂号;四川内江威远县总工会微信平台“1+X”体验式服务模式,即工会资源主导投入,社会资源配套跟进,市场化运作,整合各类资源服务职工,都收到不错的成效。

  在“互联网+”的道路上,工会新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一片自留地。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勇于探索尝试新的工作路径,抓住创新工会工作的机会,收获一众粉丝并非遥不可及。几十几百也好,“10万+”也罢,数字背后是职工群众沉甸甸的信任和期待。未来,我们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方能不辜负这份信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