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社评-正文
河水清澈度:城市治污的真实镜像
吴迪
//www.workercn.cn2016-08-2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条河的多年之痛,体现了大城市水污染治理难度之大。治理城市水污染,是必须啃的“硬骨头”,要算大账、重规划,要持之以恒,做好长远功课,切忌“忽冷忽热”。

  据新华社报道,近期,北京一些市民反映,治理了20多年的凉水河又臭了,让居住在河边的居民不胜其扰。凉水河全长68.4公里,流域人口高达450万人,是北京中心城南部地区的防洪排水通道,因为部分水域散发恶臭,被称为“臭水河”。

  北京凉水河的治理过程,是全国不少城市水污染治理的缩影。多年来,不少地方采取多种措施,城市河道、湖泊等黑臭水体情况得到一定改善,但也有治污效果难以持久甚至水质持续恶化的情况。北京作为首都,环保等城市治理工作对其他地方有一定的标杆示范作用。一条河的多年之痛,体现了大城市水污染治理难度之大。

  河水清澈与否,可以说是城市治污的一个最真实镜像。治理难度大,与排污方和治理方某种“相爱相杀”的关系有关。某些地方的排污企业是利税大户,动刀子“对不起”经济数字,不动刀子又对不起生态环境;河道流经众多行政区域,当不同市区“各扫门前雪”遇到排污企业的污水处理未达标就排放、甚至不处理直接偷排的“躲猫猫”游戏,治污成效可想而知。此外,更有历史因素和现实矛盾的叠加。一些城市河流沿岸的污水处理设施本就数量和能力不足,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沿岸建起大批住宅小区及居民生活服务设施,而配套的污水处理装置和市政排污管线却在规划时被忽视,或者远远跟不上实际需求。

  治理城市水污染,是必须啃的“硬骨头”。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90%的城市水环境普遍恶化,约50%重点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不达取水标准,直接威胁着老百姓的用水安全。在公众对生态环境越来越关注、越来越敏感的情况下,有效治理水污染已经成为等不得的事。

  治理城市水污染,要算大账、重规划。“上工治未病”,水污染治理中,源头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治理水污染的代价往往远高于控制水污染的代价,我国在治理太湖、滇池、淮河等的经验与教训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要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河水的承受能力,在经济发展与水体保护之间,科学算账,将无序发展的后果和治理的成本想到前头,宁可牺牲眼前局部利益,也要顾全长远大局利益,别总做“占小便宜、吃大亏”的蠢事。同时,要将钱花在“刀刃”上,污水处理的投入不可节省,也要充分利用新科技手段,提升防治水污染的效率。

  不久前,环保部透露,2016年度“水十条”中央项目储备库已建设完成。据此,国家将投入超过4300亿元,用于103个地市水污染防治。如此大的投入,如何让所花的每一分钱“落水有声”,让百姓体验到一弯弯清清的河水给生活带来的幸福,是水污染治理面临的不少挑战。

  治理水污染,需要持之以恒,做好长远功课,切忌“忽冷忽热”——舆论压力大了,就下下力气治理,压力小了,就“好了伤疤忘了疼”;或者认为治理水污染是一区、一届政府的事。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不放松,让每一段河道都得到有效治理和维护。要落实“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机制,多方联动。各方每多一点联动与责任,“臭水”就少一寸滋生的空间。

  河水清清,不该是城市居民的奢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