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时评:瑞幸造假给资本市场上了一堂警示课-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网评

中工时评

中工时评:瑞幸造假给资本市场上了一堂警示课

杜鑫
2020-04-10 10:44:44  来源:中工网

  2019年5月17日,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上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曝财务造假22亿元人民币后的一周时间,瑞幸引发的资本市场“余震”不断。在“全球最快IPO公司”的光环下,这家咖啡公司的造假事件迅速成为广泛关注的公众事件。在舆论的放大镜下,做空机构、相关中介机构,甚至一款相对冷门的保险——董责险(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都被迫“出圈”。

  瑞幸为什么要造假?对中概股会造成哪些影响?中介机构为什么没有查出瑞幸造假,是不是“帮凶”?做空机构有没有价值?如何防范上市公司造假?随着对瑞幸这只麻雀的解刨,一堂资本市场警示课的上课铃响起来了。

  最先响起警钟的是和瑞幸一样的中概股公司。严格来说,它们的身份首先是受害者,然后才是“学生”。瑞幸造假风波短期内无疑会影响外资对中国企业的信心,甚至会打乱准备赴美上市初创企业的节奏。瑞幸造假后的股价崩盘同时也给这些公司提了个醒:诚信是资本游戏的底线。

  此外,瑞幸造假让舆论再一次声讨它不断烧钱扩张的商业模式,用户数量和销量增长跟不上开店数量增长被认为是其造假的直接原因。尽管有新零售等概念加身,瑞幸本质上还是一家咖啡公司,做出好产品然后盈利才是本分。这告诫上市公司:筑起自己的竞争壁垒,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一课同样也应该上给A股上市公司。

  应该反思的还有中介机构。在2月份,做空机构就曾指出瑞幸数据造假,然而包括中金公司在内的机构纷纷反驳做空报告。这其中有无利益关系,有待相关调查结果的公布。但是,这么大规模的造假,这些机构竟然没有发现,至少在专业精神和职业态度上值得质疑。有前资深分析师自愧:“我们这些‘专业分析师’多么无能。”

  有媒体直指当下一些专业机构存在的问题:分析师坐在会议室看PPT,不去实地调研;不进行可持续的论证或者跟踪调研,这样的结论不可避免会“掺水”。一些分析师甚至沦为上市公司的“传声筒”。反观做空机构提供的草根报告,动用了92个全职和1418个兼职员工,进行11260个小时门店录像、收集2.5万多张小票。这告诉专业机构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到实地调研,才可能拿出来高质量的报告。

  对于国内多数投资人来说,更加关心的是A股市场能够从瑞幸造假中得到哪些警示。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证券法对上市公司信息批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处罚力度。这无疑是对上市公司的一种震慑,但也对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体的监管中,政府的监管力量有限。瑞幸被做空机构调查出造假,至少可以提供一个思路:借助市场的力量来监管。有分析人士认为,做空机构起到市场“啄木鸟”和“清道夫”的作用,应理性客观公正认识其存在价值,并完善机制保障其正面作用充分发挥,这也是瑞幸财务造假事件最值得反思的一部分。

  瑞幸造假的教训很深刻,上完这堂警示课,资本市场能学到多少、消化多少,不得而知。毕竟,市场是健忘的。不过,一些上市公司可能已经准备着手购买董责险了。这款保险针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在履行管理职务或雇员职责时,存在因不当履职行为损害公司、股东及其它利益相关者利益,而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风险进行承保。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