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钓鱼实验”,没那么好玩
乐群
//www.workercn.cn2016-01-08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有两则“钓鱼实验”的新闻,都发生在成都。一是某燃气企业董事长在群里发红包,测试员工上班时间是否违规玩微信,结果抢得最快的3名员工被各罚500元;二是某小伙用丢钱包的方式在街头试探人性,并暗中拍摄,结果27次中有6人未归还。

  如此“钓鱼实验”,测试结果真能说明问题吗?第一时间抢了微信红包,就一定是上班最不认真的?测试中拾金不昧者甚少,就能总结出时下人心不古、道德滑坡了吗?

  我看未必。一则拍脑袋搞出的“钓鱼实验”,在样本容量和测试频次的科学性、合理性上显然有待商榷,二则一旦如此“钓鱼”手法被人们识破进而产生免疫力后,难保一些人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不会视而不见、见怪不怪,甚至无厘头地不按常理出牌。

  可见,“钓鱼实验”并没那么好玩。

  其实,类似“钓鱼实验”在法律有一定争议。公司处罚抢红包的员工,应遵守现有的相关劳动法规,如果说罚就罚、想罚多少就罚多少,显然太过随意,有违背法律之嫌。而街头的人性试探中,如事后当事人不被告知真相,则涉嫌欺骗,加之未经当事人同意就发布视频,更是对当事人的侵权。

  从道德层面看,“钓鱼实验”打着道德测试的幌子,但测试本身却丧失了道德底线,目的的正义性掩饰不了手段的非正义性,暗处设“计”的做法不高明,不仅愚弄了公众,某种程度上说是对良善之心的玷污。

  从长期效果来看,假装发红包看有没人来抢,假装掉钱包看有没人捡起归还,假装跌倒看有无人来扶……类似的“钓鱼实验”用多了,难免会成为现实版的《狼来了》。如此发展下去,真正的求助者可能无人来帮——天知道是不是又在“玩测试”;在餐馆菜品里吃到异物,也难保不会被“美化”成情景实验——人家可是在“测试顾客的忍耐力”。

  当“钓鱼实验”多了,甚至被一些人当作新兴的“城会玩”,也许,社会的信任危机会将加剧,甚至助长人际间的冷漠——但愿这是杞人忧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